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稳中向好态势明显 经济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作者:王一鸣 时间:2017-08-19 12:35:33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总体上看,全年经济将呈现“前高后稳”态势。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上半年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明显回升,城镇就业保持平稳,金融风险得到局部释放,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提振了世界经济的信心,也为我国深化改革和实现政策目标拓展了空间。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在经济总量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物价保持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6%,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城镇就业保持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6.8%。国际收支继续改善,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净出口的贡献由负转正。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强劲,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4.1%,服务主导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过剩产能继续化解,至6月末钢铁去产能5636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的74%。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分别增长52.3%、31.6%、23.8%、21.6%、19.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内部组织结构改善,水泥、造纸、挖掘机等行业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较2012年分别提高31个、5.2个和17.2个百分点。

  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经济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比同期经济增速快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5.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有工业品价格回升带动企业盈利回升、进出口量价齐升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根本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结构改善的结果,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综合反映。

  风险防控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以来,强监管、去杠杆政策力度明显加强,6月份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速降为9.6%。抑制金融“脱实向虚”取得进展,在同业、资管、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活动放缓的同时,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和社会融资保持较快增长。企业资产负债表继续改善,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国内资金外流明显减弱,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美元汇率略有升值,6月末外汇储备30568亿美元,连续5个月增加。

  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总体态势,主要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合理引导预期的宏观政策的结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需结构,增强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强化企业“新陈代谢”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改善,增强了经济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适度扩大总需求对稳定内需发挥积极作用,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比去年同期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球经济转暖和国际贸易回升对我国经济企稳也有积极作用,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按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6%,较去年同期高18.2个百分点,出口增长由负转正,改变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提质增效的动力仍显不足,企业效益改善在很大程度上由价格上升带动,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行业企业地区分化的态势仍较突出,实现可持续中高速增长仍面临挑战。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下半年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回暖态势有望延续,我国在中高速平台上趋稳的条件明显增多。受投资增速回调、房地产市场调整、补库存力量减弱等因素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速会有小幅回调,但不改中长期企稳向好的态势。

  全球经济延续转暖走势。美国经济在个人消费和国防支出的拉动下,二季度增长2.6%,比一季度翻一番多。欧洲经济复苏趋于明显,欧元区一季度增长1.9%,失业率降至欧洲债务危机前的水平。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有所改善。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再次上调0.1个百分点至3.5%。随着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下半年贸易有望延续回升态势。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实际增长率有望达到3.9%,这将是2011年以来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率首次超过经济增长率。综合来看,下半年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但我国经济仍面临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逆向调整等挑战,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仍然较大。

  我国经济企稳条件增多。首先,去产能深化推进,供求失衡的矛盾继续缓解,新供给进入扩张周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供给力量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次,需求潜力将持续释放,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和制造业投资回升,有利于稳定投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需求加快成长,旅游、健康、养老、休闲、文化等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再者,宏观调控和防范风险能力提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不断完善,有效应对产能过剩、杠杆率攀升、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年经济或呈现“前高后稳”态势。我国经济在经历多年调整后,正在逐步迈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趋势性下行的空间明显收窄。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速始终稳定在某一个具体的水平上,而是会呈现出围绕相对稳定中枢上下小幅波动。受投资增速回调、房地产市场调整、补库存效应减弱的影响,下半年经济将会小幅回调,但幅度有限。预计全年经济运行有望前高后稳,完全有条件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要从数量规模扩张阶段转入质量效益提升阶段。发展质量和效益比速度更重要,要按照新常态的大逻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节奏、时机、力度和平衡,增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速度,加强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政策之间协调配合,保持金融体系合理的流动性。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创造,严格产权保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利用利润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大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等技术改造投入,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农业“接二连三”、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新模式,真正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突破口,加快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退出通道,解决“退不出、死不了”的问题,重塑企业“新陈代谢”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加大补短板力度,围绕脱贫攻坚、加强公共服务、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增加投入,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

  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完善行业监管,增加对新技术、新模式与传统部门融合的包容度,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跨行业流动,激发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力度,鼓励平台性企业发展。重塑知识型劳动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加快信息、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加大吸引外资政策落实力度。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努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推动我国产品和技术向全球中高端迈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红霞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