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生态不容被“表情包”破坏

  在互联网时代,“表情包”是一种流行文化,许多网民一言不合就开启斗图模式。可是,最近竟然有人将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中老人们的截图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这让本来背负着历史之痛、民族之辱的“慰安妇”们,成为了戏谑娱乐的“表情包”,这种粗暴蹭热度,破坏历史文化生态的行为,引发大众的谴责和愤怒。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于逝者,中国人一向敬重,何况是历史的痛点,对于二战中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会笑着去面对。如今,网络中的“表情包”对于古代先贤、革命先烈甚至历史伟人等历史文化、人物进行各种恶搞、低俗娱乐,对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负面影响,笔者在一次陪上小学三年级的侄儿温习《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时候,侄儿指着课本插图讲“舅舅,这个人不是手机里不要惹我的表情吗”,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插图被做成了用来表达情绪的“表情包”,不禁一阵唏嘘,现在网络真的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消遣,这种对历史文化人物的无底线娱乐,随性的破坏大众对客观历史人物及文化的认知,不应受到执法上的监管和技术上的监控吗?

  现实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为了获得那么一点小利,去歪曲我们的历史文化,创造的文化作品充斥着暴力、色情、低俗,尤其是抗战神剧,近年来充斥荧屏,什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人剧情不断出现,突出表现了历史文化传播者的粗制滥造,完全不顾及历史生态营造保护,就更不说后边衍生出的各种“表情包”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网络覆盖下的现代人,去理性的保护我们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传承。

  网络的创新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但是网络发展不能媚俗低级、歪曲史实,淡漠了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能被“表情包”破坏,更不能动摇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那份自信。全社会要坚决和破坏历史文化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表情包”说不,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去拾起那份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