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 美丽乡村,全面小康新载体

  靓  美丽乡村,全面小康新载体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臭水塘变湿地养鹅场改农庄

  三亚建设百个美丽乡村

  图①: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的民族风情表演。王 军摄图②:海南万宁市山根镇多扶村鲜果采摘园内的游客。黄良策摄图③:游客在海南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骑车游玩。翁叶俊摄

  陈伟光 林诗婷 黄媛艳

  美丽三亚,度假胜地。然而,与美丽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中村“野蛮生长”的违建、村野田林间的沉积垃圾以及乱排乱放的农村污水……

  为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海南三亚提出建设百个美丽乡村目标,依托生态农业、四季果园、民俗人文等特色资源,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带动乡村旅游全域发展,探索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活、农民富的农村发展路子。

  特色治污 乡村美起来

  三亚市海棠区的青塘村,两年前还是个“小猪满地跑”的落后脏乱村,如今成为依山傍水的亲子游乐园,每到周末游人如潮。今年“五一”期间,返乡的村民面对焕然一新的村庄忍不住惊叹:“这还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那个青塘村吗?”

  无独有偶。三亚市崖州区雅安村,一口污水横流的臭水塘变成了一片美丽湿地。傍晚时分,成群鸭鹅在田间自在觅食,美人蕉、睡莲等水生植物舒展花叶,周边百姓在乡间田埂上散步休憩。

  这一切,得益于三亚创新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通过人工湿地和氧化塘污水处理技术,治理农村恶臭水体,解决乡村污染难题。

  “今年内,三亚将启动491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工程,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说。

  通过深挖自然资源、治理农村污染,三亚许多村庄“山鸡变凤凰”,乡村旅游全面开花。后靠村兴办乡村采摘节吸引游客感受苗寨风情;抱龙村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成为绿色名片;青塘村打造集林、田、塘等多种生态资源于一体的美丽景观……

  引入优企 产业活起来

  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三亚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本钱。如何让本钱活起来生利?近年来,三亚通过积极引入优质企业,注入产业活力,充分调动资源,探索出三亚美丽乡村建设的全新模式。

  今年“五一”期间,中廖村、青塘村开园,两座村落均在优质企业的科学规划与建设运营下焕然一新,游人络绎不绝。

  “中廖村升级改造计划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建成阿爸茶社、花瓣咖啡厅等9个旅游项目,‘五一’试营业期间共接待1万余名游客。”中廖村运营企业华侨城(海南)公司总经理曹国旺说,产业导入后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

  “如今家门口摆摊卖自家特产就能挣钱,房屋出租也有收入。”中廖村村民陈惠珠喜上眉梢。

  青塘村同样表现不俗。其运营方上海友臻旅游公司在挖掘儿童市场方面有丰富经验,亲子游新业态一炮打响,“五一”期间每天接待1000多人。

  “三亚吸引有实力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导入产业,村民参与,走出了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新路子。”上海友臻旅游公司总经理陈东说。

  今年4月,三亚市天涯区政府与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天涯小镇和文门村全域旅游战略合作意向书,共同打造艺术产业小镇和历史名村。在优质企业带动下,一批主打文化旅游、海岛游、养生游的乡村竞相“绽放”。

  “三亚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使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更迭,把景观打造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说。

  深度参与 农民富起来

  三亚市吉阳区的养殖大户李初在中廖村租用的50亩地,今年成了宝地。随着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李初看到商机,将原先赔本的养鹅场改造成休闲农庄,“日高峰可接待200余人用餐消费。”

  美丽乡村建设带给村民多方面创收渠道,如兴办农家乐、售卖农家产品、到乡村旅游企业打工等等。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长效发展需要智力支撑。”陈东说,青塘村下一步还将开设餐饮、民宿等旅游项目,计划引入创客学院,培养一批旅游管理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亚格外强调村民共建共享,帮助村民深度参与。海棠区湾坡村村支书周其川说,目前村民主要在家门口自发开展小本经营,下一步,村里将组建公司,开发户外游、亲子游、创意游产品,让村民以入股分红、就业创业等方式分享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

  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

  宋飞 周晓梦

  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村庄。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环境不仅村民自己住着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

  改造前的力乍村,与其他村落毫无异样,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进村公路都没有,村民们的居住环境简陋不堪,经济来源十分单一,主要依靠橡胶和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来维持生活。

  2013年,力乍村逐步完成了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饮用水、民居改造和文化及休闲广场等工程的建设。改造之初,力乍村就请来海南大学乡村建设的专业团队,制定规划画“蓝图”,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客家农村”。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我们力乍是客家村,除了包粽子出名外,最有特色的就是客家房屋。”村民黄林凤笑称,他们村现在“很有名”。粽子是村里最有传统的百年老产业。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过去的“贫瘠山村”到现在的“美丽乡村”,从客家风情到田园风光,力乍村就像一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忘返。龙舟小镇乘势

  体育大赛青睐

  宋飞 卢裕元

  二月二,龙抬头,赛龙舟;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车辆驶过整洁宽敞的和港大道,古朴大气的龙纹牌楼迎面映入眼帘,上书“和乐——中国龙舟小镇”几个鎏金大字。

  和乐镇是海南万宁第二大乡镇。据万宁县志记载,自宋朝开始,和乐港北小海地区就保留着每年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2012年开始,万宁与龙舟赛结缘,连续4年引入中华龙舟大赛分站赛。2015年3月,在万宁举办的中华龙舟大赛首站比赛中,和乐镇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龙舟小镇”称号。万宁和乐镇港北港成为中华龙舟大赛的首站,也是赛事中唯一一个在海上比赛的赛站。

  “我们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有浓厚的龙舟文化,打造龙舟风情小镇成为必然。”和乐镇委书记吴云峰说。

  2013年,万宁市开始着力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托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体育和旅游相结合的市场潜力,打造具有独特风情的龙舟小镇。思路确定后,万宁先后投入了近2000万元完善比赛场地,硬化防潮堤、架设观礼台,与国际赛事标准化对接,着力把和乐镇打造成国家龙舟赛基地。

  龙舟赛事也带动了小镇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的兴起。如今,不仅港北小海地区发展迅猛,镇区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活力。中华龙舟大赛、万宁海钓国际精英赛等顶级体育赛事在和乐镇港北港接连举办,这座容纳了5.7万人的风情小镇乘势而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古老的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宁静的小海边,居民建筑造型新颖,别具风格,尖尖的屋顶鳞次栉比,深蓝色琉璃瓦在灿烂明媚的阳光下流光溢彩,犹如龙鳞,往日的小渔村换了一番景象,如同巨龙在腾飞。

  “真没想到,祖祖辈辈划的龙舟赛能够成为国家赛事,能上电视,能吸引这么多游客;更没想到,还能让镇上有这么大变化。”和乐镇港下村委会主任卓关生笑得合不拢嘴。

  农业小镇触网

  石榴品牌打响

  海南日报记者宋 飞

  “采摘游火了,现在我们村大伙儿都能靠农家乐挣到钱。游客多时,平均每人每天能挣到一两百。”被当地人戏称“石榴哥”的陈利群笑称,现在村民们坐在家门口就有生意上门,“这样的农家乐才真的是‘农民乐’,而不只是‘老板乐’。”

  “石榴哥”,是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洋道石榴合作社的创始人。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目前社员有50多户,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陈利群带领大家以合作社为技术和管理平台,依托澄迈县网店协会的冷链运输、电商平台统一销售番石榴,大家都挣得盆满钵满。

  近几年,福山镇积极打造互联网农业小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陈利群说,他们用电商的方式销售番石榴,不仅卖出了好价钱,也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现在,他们开始和旅行社合作,让游客到种植园来体验亲自采摘的乐趣。“以‘采摘游’为主题的休闲方式,每到节假日就会迎来众多游客前来果园品尝购买,不仅可以打响我们合作社自己的品牌,还能吸引游客到农家乐就餐,并能带动周边的特色农产品发展,一举多得!”

  农业大县澄迈物产丰富,拥有无核荔枝、福橙、山口青柚、桥头地瓜等特色农产品。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澄迈从2013年以来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电商平台整合全县农产品资源向外销售。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农民增收也有了新渠道。未来澄迈县将继续往“互联网+农业”方向发展。

  砥砺奋进的5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海南篇 》》》

  砥砺奋进| 展示琼岛过去5年新成就 来给海南投一票

  刘赐贵: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变 多规合一,吹响改革冲锋号

  开 接轨国际,敞开胸怀向世界

  绿 碧水青山,保护发展两相宜

  活 更绿更蓝,强劲长远新动能

  红 从严从实,实干担当是关键

  靓 美丽乡村,全面小康新载体

  韵 美好海南,笑颜拥抱八方客

  

责任编辑:郭微微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