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铲掉“不怕穷”思想

  8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询问时表示,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努力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8月31日新京报快讯)

  物质匮乏通过国家和各地的帮扶,就可以得到精准解决;而思想上的贫困,“不怕穷”的思想不剔除,给钱给物再多,也会容易造成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因为,“不怕穷”,直接导致的就是“安于现状”与“不思进取”,比如,“对易地搬迁,怕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对外出务工,怕朝九晚五的约束。”这就是致富路上“拦路虎”。

  2020年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仅仅需要在物质上脱贫,更需要为广大贫困群众从“精神”上脱贫,以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惟其此,面对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广大贫困群众才会有“想致富”的思想动力,才会有“能致富”的能力。否则,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给钱给物再多,扶贫成效也只能会是“昙花一现”。

  因此,精准扶贫须坚决铲掉“不怕穷”的思想,让广大贫困群众的内心强大和勇敢起来。一方面,应立足于“扶智”。通过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来拓宽广大群众的致富思路,提高致富本领,尤其是应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从小接受到良好教育,以规避因为知识和技能匮乏,造成的贫困代际传递。

  另一方面,应在“扶志”上下功夫。扶贫队伍进入基层,贵在将“扶贫精神”留下,这就需要在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上给力,让贫困群众不仅感受到“贫困帽”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温馨感,更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贫穷终归要考自己改变,并帮助其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如此,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能真正达成。

  同时,贫困户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致贫的原因,是客观条件所致,还是自己思想认识的问题。须知,戴上“贫困帽”虽能够享受到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惠顾,但是自己的日子终归需要自己过。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甘于贫困。只要踏踏实实干,只要脱贫的心不死,总有一条致富路适合自己。毕竟,“救急不救穷”是有一定道理的。

  精准扶贫是国家大事,更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于国家来说,扶贫开发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于家庭和个人而言,未尝不需要主动作为、改变穷面貌。因此,精准扶贫路上就是要铲掉“不怕穷”的思想,以时不我待、干就干好的精神,实现共同富裕梦。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社会长焦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