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海南栽培的椰子主要为高种 占90%以上

  椰树遍布海南岛,村庄房前屋后、海边沙滩、山坡树林、田间小路,到处都是。这种与百姓朝夕相伴的植物,早已融入海南人的生活。可相当多的人依然不知道椰子树的习性、品种和分布。

  浆成乳酒薰人醉

  椰子长什么样,估计多数国人都能正确描述出来,可在古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很多古人甚至专门写信去问见过椰子的人。南宋地理学家、温州人周去非就遭遇了这样的问题。曾任钦江(今钦州)教授和靖江府(桂林)通判的他,因经常有人写信或当面询问岭南物产风情,促使他写就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

  周去非这样描述椰树:“椰木,身叶悉类棕榈、桄榔之属。子生叶间,一穗数枚,枚大如五升器。果之大者,惟此与波罗蜜耳。初采,皮甚青嫩,已而变黄,久则枯干。皮中子壳可为器,子中穣白如玉,味美如牛乳,穣中酒新者极清芳,久则浑浊不堪饮。”短短一段话,以多个对比和比喻生动叙述了椰树的样貌,果实的形状、生物特性,以及果壳、果肉和椰子水的特点。

  椰树一年四季都开花结果,成熟的椰子大多是黄褐色,但也有绿色和红色,成串长在椰树叶腋下,一串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椰子呈心脏形、卵形、椭圆形、菱形,直径约25厘米。采下来的椰子、椰肉鲜嫩爽口、椰水香甜醇厚。北宋黄庭坚曾这样赞道:“浆成乳酒薰人醉,肉截鹅肪上客盘。”意即椰水像奶酒一样醉美,椰肉如同餐桌上的鹅脂肪一样白润诱人。

  椰子的果皮分为外果皮和中果皮,合称为椰棕。椰子内果皮为角质的硬壳,“固而且坚”,俗称椰子壳,“厚二三分”。椰壳之内为椰麸层,薄如书皮,比椰肉坚硬,也可食用。成熟的椰肉层有1厘米左右,乳白晶莹,一层薄薄的椰油附着在上面,十分诱人。椰壳内的空间主要是椰子水,“有液数合”“亦可饮之”,清纯可口。

  高种椰树最常见

  椰子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作物,属棕榈科椰子属,该属虽有66种植物,但作为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的只有椰子。那么,椰子究竟该如何分类呢?

  记者查阅了多份有关椰子的文献,综合起来椰子有几种分类方法。按果色分为青椰、红椰、红蒂椰三类;按果肉分为糯米种和沙米种两类。但目前普遍将椰子分为高种椰子、矮种椰子和中间类型椰子(即半高种椰子)。

  高种椰子是目前世界上产区最为广泛的种类,超过总面积的90%。其特点是树干粗壮,高达15-25米,基部膨大;结果较迟,单株约产三四十个果实,盛产期在栽种后的18年;树龄最高可达百年;其果实多为椭圆形,椰水较多。

  矮种椰子占世界椰子栽培面积不到10%。高度约5-10米,基部不膨大。开花结果早,在正常条件下种植后3-4年开始开花。产果多,单株产量可达百个,结果25年后产量趋于下降,经济寿命35-40年。果实比高椰的果实稍大,椭圆形,椰子肉含油量高。

  中间类型椰子高度中等,果实卵圆形,较细,开花迟,椰肉薄,椰水含糖量高达5-6%,为优质饮料。

  海南栽培的椰子主要为高种,占90%以上。

  喜光喜温亲近人类

  椰树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作物,其生态特性主要有喜光、喜温、喜湿、伴生等特点。

  椰树喜光,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开花结果,如果被遮荫就不开花结果。因此,椰树的种植密度很讲究,种密了不开花结果,一般以每亩种植11-13株为宜。椰树喜温,温度是其分布和产量的限制因素,年平均气温要在24-25℃以上,因此引种到热量不足的地区不能正常开花结果。椰树喜湿,这是因为椰子没有主根,属须根系植物,其根系由数量众多的不定根组成,根群吸水多而快。10年以上的椰树不定根有4000-1万条,每昼夜吸水要10多公斤。因此,椰树的生长必须水、光、热都很充足。

  椰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亲近人类。海南曾经有个海边的村庄,早年有人居住,椰子年年丰收,后来农户迁走,无人管理,椰树就少结果甚至不结果。其实,海南老农都知道,如果椰树种植在远离人烟、偏僻的荒野,即使光、温、水、土条件都适宜,仍然会少开花结果或不开花结果。这是椰子所特有的一种生态特性,科学上称之为伴生性。

  与此同时,椰树的土壤适应性很广,能在多种土壤上生长,弱酸弱碱土壤都能适应。而且椰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具有抗风、抗旱、耐盐碱、耐贫瘠、抗病虫害等能力。

  海南椰树占全国99%

  椰子是海南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国99%。这是有地理原因的。

  1988年,原农牧渔业部热带作物区划办公室对我国椰子栽培进行了适宜区划分,其中海南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最适宜区为海南岛东南部,包括三亚、陵水、万宁、文昌南部、保亭南部、琼海大部分地区及乐东大部分地区;其中宜种植椰子的面积为118万亩。这些区域年平均气温大部大于23℃;雨水充沛,年降水在1200到2000毫米之间。适宜区为海南岛北部和西部,包括海口、文昌北部、琼海西部、定安、澄迈、临高,屯昌、儋州、昌江、东方大部,白沙西北部,乐东西南部;其中宜植地为117万亩。这些区域平均气温大都在23-24℃;降水量大都在1200—2000毫米;东方和乐东降水较少,但地下水位较高,有利于椰子利用。次适宜区为海南岛中部,包括琼中、白沙大部,儋州南部,屯昌西部及保亭北部;其中宜植面积10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椰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52年,我省椰子种植面积为5513公顷,到1979年跨越1万公顷,达到10513公顷,1990年翻番,达到21127公顷,到2014年,海南椰树栽种38500公顷,椰果产量29300万个。我省传统以高种椰子为主,近年来逐渐引种矮种椰子,在种植区域上有些改变,但整体布局还是倾向于东南一带。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