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中银协潘光伟: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 而是提升“造血”功能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刘飞 时间:2017-09-22 11:08:07

  中国证券网讯(见习记者 刘飞)“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中银协专职副会长潘光伟22日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透露了这些数据。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

  不过,银行业推进普惠金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包括重点服务对象面临缺信息、缺信用、缺担保等融资障碍、信用信息碎片化分布,外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健全、金融消费者长期积累的“刚性兑付”观念影响依然存在等等。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潘光伟提出三点建议和看法: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潘光伟称,只有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路走的越长越远越稳越好。

  第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涉及多个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银行机构单打独斗,需要发挥社会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联动作用。”潘光伟认为,特别是应注重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体系,打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链。

  包括发挥VC、PE等前期介入企业初创期资金的作用;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探索科技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

  第三,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包括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动机构向下沉、服务广覆盖和技术新突破;探索“两权抵押”试点模式,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沉睡”的资产;发挥各类金融机构“造血”功能,实现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王海岚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