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山村旧貌换新颜

琼中长边村美景(琼中宣传部供图)

  “以前是我们一直想往外面跑,现在是游客不停往村里涌!”从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到换上“水乡黎家”的全域旅游新衣,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的蜕变不过几年光景,而这只是该县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的国定贫困县,该如何焕发“绿富美”式生机?琼中县委、县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总体发展思路,始终把改善“三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一笔笔直接面向“三农”的资金投入,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琼中黎族、苗族、汉族群众的心田,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2016年,全县脱贫3242户13395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8.8%,贫困人口从2012年4.32万人减少到1.1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3元,同比增长10.6%。

  路越来越好走了,房子越来越亮堂了,百姓口袋越来越鼓了……回顾十八大以来琼中大地的种种变化,只见一幅幅美丽乡愁画卷在黎村苗寨慢慢浸染开来,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正涌上百姓的心坎。

堑对村民房旧貌(琼中宣传部供图)

堑对村民房新貌(琼中宣传部供图)

  危房改造

  圆了农民“住房梦”

  “这照片是去年在老房子里拍的,不好看,今年住进了楼房,照片都亮堂了。”红毛镇合老村村民王才坐在家门前,翻看着相册。令他开心的是,今年年初在政府的资金帮扶下,他带着一家人搬出了老房,住进了两层楼的新房。

  “你们要是前两年来,那可不会进村逛咯!”合老村党支部书记王才精说,合老村以前的房子基本都是危房。合老村是琼中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村庄。2016年,琼中县委、县政府结合各方因素,将该村44户165人采取集中安置的模式迁移至新安置点。政府统一修建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楼房,基础设施齐全,村民从“脏乱差”的旧址搬迁到了现在“美亮全”的新屋,心里美滋滋的。

  合老村仅仅是琼中实施危房改造建设工程的一个缩影。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管控风貌、打造特色”的原则,改造指标三年滚动,琼中全县如火如荼拉开了危房改造“大幕”。

  经调查摸底,琼中县原有农村危房6735户,综合考虑资金等方面因素,计划2016至2018年三年期间,改造5000户农村危房,至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危房。

  截止目前,琼中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4435户,年度开工率245%,竣工2396户。2016年以来,琼中危房改造已开工8254户,已竣工5402户。

  乡村建设

  村寨唱响“富美”山歌

  “没有‘富美乡村’建设,就没有我们的新家。”大边村村民王万启一语道出了“富美乡村”建设给村民们带来的益处。一排排低矮破败的土坯房里,前墙掉土、后墙裂缝,遇上刮风下雨天,村民们个个愁苦不堪,这是琼中湾岭镇大边村3年前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村里,映入眼帘地是整齐划一的新房,雅致古朴的栈道,宽敞洁净的村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更是喜笑开颜。

  从老旧危房、泥土村道、脏乱小村,到新楼林立、乡魂村韵、田园幽林……这是琼中县在实施“富美乡村”建设工程的巨变史。新寨村、什寒村、堑对村等“富美乡村”批次出现,如珍珠般散落在琼中起伏山峦的绿海中。这股“暖风”让一度被冷落的黎族苗族古老建筑,重新焕发出了新活力。

  基于国家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2013年,琼中出台了建设“富美乡村”五年行动纲要和年度实施方案,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工作方法,把扶贫专项、农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整合,集中用于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景观景点、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4.8亿元打造富美乡村112个,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管控风貌、打造特色”的原则,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村寨景观,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将所有村庄建成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富美新农村。

  特色产业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橡胶树是父辈留下来的,胶价不好,没钱赚,但放弃又可惜,我经常愁得睡不着。”为改变家庭生活现状,2014年,红毛镇黎凑村脱贫户朱兴标在政府扶持下,在自家橡胶、槟榔等林地种起了10亩益智。

  “益智价格近年来一路走高,干果最高能卖到45元/斤,去年我家益智收入1万多元,再加上20箱蜂蜜产出的益智蜜,2016年年底我脱贫啦!”说这话时,朱兴标难掩的是心中“摘帽”的喜悦。这一变化,得益于琼中发展“林下经济”的新思路,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引导村民在林下种植益智和养蜂。

  处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是一个“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琼中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引导农户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桑蚕、稻鱼共生、养鸡、养鹅、养蜂、养羊、养牛、益智、油茶等9类特色产业。

  在每个自然村、每个乡镇分别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县级产业扶贫基地,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实现自然村和贫困户“两个全覆盖”。琼中众多贫困村寨纷纷在产业扶贫“四种模式九产支撑”的政策暖风下,迎来了发展生机。

  琼中率先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按贫困户人均3000元左右的标准,引导贫困户将扶贫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底分红+经营分红”方式,深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截至目前,共建成234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5212户贫困户实现了“抱团”发展。2016年以来,琼中整合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86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63家、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名。(李梦瑶 陈欢欢)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