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举办调声文化节 保护性开发国家级非遗资源

  儋州举办调声文化节,保护性开发国家级非遗资源

  千载诗乡歌如酒 一曲调声醉儋州

  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 特约记者谢振安 通讯员李珂

  连日来,儋州大地沉浸在调声营造的浓厚文化氛围之中,余音袅袅,经久不绝。“我在儋州等你来,来唱调声乐开怀。鱼游千里恋江水,蜜追万里将花采。”10月3日晚,“诗乡歌海·情调儋州——2017年儋州市喜迎党的十九大调声广场文艺晚会”在儋州那大城区文化广场热闹上演。

  儋州调声源远流长,最早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北部沿海地带,以男女集体对唱的形式,融歌舞于一体,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公元1097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儋州。他致力于推动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更使得当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儋州调声的唱词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坡文化的滋养。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跻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调声代代传承,它早已融入儋州人的血液里,融入儋州人的风俗里。在农闲时节,或者逢年过节时,人们常在山坡田野、村镇集市即兴演唱调声,尤其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更是调声处处。

  从9月9日到10月3日,2017海南儋州调声文化节陆续“上演”了九大精彩内容:儋州调声比赛、儋州调声原创作品征集大赛、儋州调声服饰征集大赛、儋州调声摄影作品展、儋州调声节标志及吉祥物征集活动、《东坡海南》MV歌曲创作活动、“诗画儋州”中国艺术名家走进儋州活动、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学术研讨会、儋州调声节晚会。

  儋州市委书记张耕表示,要以儋州调声等本土特色文化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儋州文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用文化铸就城市灵魂,引领儋州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

  儋州调声在当地热度不减,也吸引了省内外人士关注的目光。

  9月10日至13日,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等30位中国艺术名家,赴儋州多地采风。艺术家们对儋州调声表演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选择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叶延滨感慨地说:“到了儋州,才知道海南文化是多么悠久、厚重!”

  “调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更是平日里想念家乡的根!”儋州籍作曲家黄远舫激动地表示,调声应该从原生态上继续发展和弘扬,尤其要在服饰、发音、表演形式方面有所创新,让调声既保留原汁原味,又增添新时代的文化元素。

  儋州调声山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炳圣说,儋州调声可以从歌词、旋律、表演等方面进行改革,扬长避短,才能生生不息。

  把根留住,把心放飞。儋州保护性开发包括儋州调声在内的本土特色文化,意在长远。据儋州市市长朱洪武介绍,儋州市出台了“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文化+”行动,助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本报那大10月5日电)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