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县调结构、谋发展奏响发展变奏曲

  5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调结构、谋发展、促转型、增福祉

  山海黎乡奏响发展变奏曲

  鸟瞰下的昌江七叉镇大章梯田美不胜收。特约记者吴文生摄

游客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游玩。本报记者苏晓杰通讯员黄宾虹摄

  海南日报记者刘笑非

  当昌化江畔的木棉花盛开,慕名前来的游人都发现,这里更有旅游景区的味道了;当王品冰糖蜜瓜上市,喜获丰收的农户都发现,产业效益水涨船高;当光纤网络铺进王下乡,下村工作的干部都发现,曾经电话都不通的地方有了4G信号;当新的学期敲响上课铃,走进职校的学生都发现,曾经“上不起”的学校如今分文不收……

  这5年,还有数不清的变化发生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土地上。人们惊讶地发现,印象里海南岛西部的“传统工业市县”,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绿色低碳工业、新兴旅游业等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三地一县”的发展战略,让昌江从过去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力促产业转型、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新的发展格局在形成;铺上一张“大水网”、护好山海生态,健康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实现教育均衡、狠抓脱贫攻坚,民生福祉在不断增加。

  调结构推项目构发展格局

  9月18日,我省第11个互联网产业小镇在昌江十月田镇落户。当体验中心迎来第一批客人,不少人都为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所诧异:“王品蜜瓜、军营红圣女果、蜜柚,这些水果咱们昌江也有啦?”

  事实上,面对经济压力下行加大、支柱产业发展持续低潮的形势,昌江就已果断决策,加快产业转型、业态升级。过去5年,昌江13.5万亩低效产业退出舞台,并发展特色种养基地达28个、高效种植产业规模达35万亩、特色养殖产业规模达39万头。仅2016年,昌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03亿元,农业增加值33.05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全省第一。

  墙内开花还要墙外香。和丰冬季瓜菜基地正式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岛外市场的认可足以证明昌江在农业转型发展上取得的成功。而雪古丽生态循环牧业等九大“共享农庄”初显雏形,也让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的游客充满期待。

  在农业发展取得瞩目成效的同时,昌江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也备受关注。投资13.2亿元的棋子湾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使用,让棋子湾玩海变得“便利无比”;投入151.8亿元建设的37个旅游项目、棋子湾国家级海洋公园成功获批建立、“昌化江畔木棉红”等旅游品牌名声打响、七叉镇和棋子湾跻身海南“十大最美风情小镇”“十大最美海湾”等,使得昌江正逐渐成为我省西部新的旅游目的地。今年上半年,昌江接待过夜游客47.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2亿元,分别增长8.7%、9.5%。

  旅游项目推进成绩斐然,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也没有减缓。去年底,昌江通过强化“六个一”责任模式,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4.9%。

  过去5年,昌江还相继投入1.2亿元建立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电网“下地”55.46公里,全县8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光纤与4G网络全覆盖,获评省第一批“全光网”市县。

  铺水网护生态推健康发展

  即便棋子湾畔遍植的木麻黄树早已经取代了曾经的一滩白沙,但昌化镇昌化社区居民陶凤交和她的“绿色娘子军”仍习惯带上铁铲树苗到海滩上看看。持之以恒地重建海防林、恢复生态植被,是她和姐妹们放不下的使命,也是昌江近年来对于生态保护的态度。

  投入近2亿元新增造林面积10.5万亩,种植木棉、三角梅等特色树种101.6万株,同时昌江还在湿地生态区恢复种植红树林738亩,规划建设沼泽湿地保护小区339亩,并率先在全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立碑定界技术规范及试点研究,生态补偿标准高居全省第一。

  增绿还要护绿,近年来昌江绿色低碳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昌江核电一期两台机组建成营运并累计发电109亿度,占全省发电总量的近三分之一。随着铁矿石选矿技术改造、光伏农业一体化发电等一批绿色低碳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昌江的绿色发展引擎正在开动。同时为吸引更多项目落地,昌江开工建设了8.4公里路网,让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矿北一地采、200万吨贫矿选矿、瑞图生态建材等项目也相继建成。

  更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是蜿蜒在黎乡土地上的一条条水渠、水道。2015年10月,昌江正式启动“大水网”建设,包含“引大济石”、石碌与大广坝渠系连通、城镇集中供水、江河防洪和四河一渠整治等5大工程3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2.2亿元。已全面启动的“渠系连通”等工程,3.64亿元投资换来的是建成斗渠、农渠233公里,新增农业灌溉面积近1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100亩。在此基础上探索的水利工程县、镇、村分级分片划段包干责任办法和农业生产用水改革,有效解决了工程养护问题和用水矛盾。

  目前,“引大济石”、城镇集中供水工程、四河一渠整治工程已完成了立项并顺利推进,全部建成后不仅能极大提升年供水量,从根本上解决昌江西部石碌、海尾、昌化、十月田、乌烈、叉河6个乡镇共12万人的饮水问题,同时也为农业升级、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教育助脱贫增民生福祉

  “妈妈,我能看见了!”当这句稚嫩的童声响起,昌江王下乡三派村村民张慧荣的眼泪就止不住了。说话的是张慧荣5岁的小女儿韩诗琪。因为患有先天性双眼球震颤,小诗琪出生后便生活在黑暗之中。

  作为贫困户的张慧荣一家,能够让女儿重见光明,得益于昌江推行的“双特”救助。2014年,昌江出台《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特别救助暂行办法》,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用于救助因重特大疾病、意外伤害、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特殊困难,现行保障制度又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保障的群众。

  实行3年以来,昌江累计投入了7000万元,让1171户像韩诗琪一样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有效救助,避免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同时还成功促成“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提供1亿元医疗设备援助及1.7亿元贴息贷款,用于贫困群众的医疗。

  看病不愁,上学也不愁。近年来,昌江率先在全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各乡镇均建成一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并推行从学前到初中高中阶段的“3+9+3”免费教育,投入1052万元让3516名贫困学子享受教育扶贫实惠。昌江还加快推进木棉学校、芒果幼儿园、“互联网+教育”PPP项目,抓实“好校长好教师”等工程,并在今年引进学科骨干教师5名,并加快推进“两校一园”,推动昌江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与厦门两所优质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教育接轨扶贫,使昌江2016年脱贫成绩斐然:全年实现脱贫2876户13030人,占年度任务的117%,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实现“脱贫摘帽”。投入专项资金3826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18亿元投入扶贫攻坚,助推2349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桑养蚕、霸王山鸡、和牛、山猪等特色种养产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今年,整合8427万元依托8家龙头企业深化产业扶贫,贫困户产业组织化程度全省第一。

  5年砥砺奋进,5年探索转型,昌江正奏响发展变奏曲。(本报石碌10月10日电)

  链接

  “三地一县”

  力争五年时间把昌江打造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山海互动特色旅游目的地、海南新型工业和新能源基地、海南绿色农业基地、海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

  “3+9+3”免费教育

  率先在全省实行3年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3年普通高中“三免一补”就学资助政策,即免学费、免课本费、免保险费、补生活费;职业教育“八免一补”就学资助政策,即免学费、课本费、保险费、住宿费等,补生活费。

  “大水网建设”

  引大济石工程:从大广坝引水至石碌水库,属大水网建设核心骨干工程。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实施以石碌水库干渠、大广坝干渠、珠碧江和昌化江为主,其他小型蓄引水工程为辅的连通工程建设,建成一个覆盖全县的水系纵横连通体系。四河一渠建设:石碌河、保梅河、东海河、南妙河及石碌水库主干渠整治建设工程。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经济

最新经济市场动态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