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无偿献血?快来看看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篇

  认识血液

  一、血液是什么?

  血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细胞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些是血液中的有形成份。血浆中91%为水分,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激素、有机物及其他未知物质。现已证明,血液也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经历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产生,保持动态平衡。

  二、血细胞的存活期各有多长?

  红细胞的平均存活期为120天,血小板的存活期为7天左右,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粒细胞的存活期不到一天,单核细胞的存活期在血中仅有几个小时。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产生,保持动态平衡。

  三、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A、运输功能: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水、无机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和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都是依靠血液运输的。而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氧气,则主要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所携带;

  B、调节功能: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及保持比较恒定的温度等,都需要通过血液来调节;

  C、防御功能:吞噬、杀死入侵机体内的细菌及病毒,清除体内坏死组织、体内各种毒素以及止血等,均由血液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来完成;

  D、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功能。

  四、人体的血量有多少?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在一般情况下,只有80%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另20%则贮存在肝、肺、骨髓和皮下毛细血管丛中,以备不时之需,人称之为“小血库”。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少量失血时,这些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血液安全

  一、血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类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子女的血型是由父母双亲的染色体遗传而来,人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蛋白等都分成不同的型。除单卵双生外,可以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二位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二、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就ABO血型系统来说,血型的遗传关系如下表:

父母血型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O×O

A、B、AB

A×O

A、O

B、AB

A×A

A、O

B、AB

B×O

B、O

A、AB

B×B

B、O

A、AB

A×B

A、B、AB、O

 ——

AB×O

A、B

O、AB

AB×A

A、B、AB

AB×B

A、B、AB

AB×AB

A、B、AB

  三、人类有哪些血型系统?

  有ABO血型系统、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二十多个血型系统。与输血关系最大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Rh血型有阴性和阳性之分。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占3‰;有高加索血统的少数民族中,Rh阴性占5—15%,输血时应特别注意。

  四、ABO血型与输血有什么关系?

  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相输,否则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相结合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例如:如果A型血输入B型人体内,A型血红细胞上的A抗原就会和B型血清中的抗A抗体发生凝集反应(抗原—抗体反应),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一系列综合症状,并危及生命。所以正确的鉴定血型是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前提。

  五、献出来的血怎样处置才能输给病人?

  采集的血液不能直接输给病人,要经过严格的化验检测、成分制备、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确定无问题后才能最终发往医疗机构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之所以有如此严格的要求,是为了每位需要输血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可靠的血液。

  检测采用的是双人双试剂的方法,就是对每份血液样本都进行初检和复检两次检测,而这两次检测程序严格坚持“不同人、不同剂”的原则进行。检验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试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不合格的血液,则进行销毁处理。

  成分制备是将检测合格的血液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成各种血液成分制品,如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手工浓缩血小板、冷沉淀等,一方面为了能给病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

  血液制品的运输储存必须依据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如全血要维持在2℃—6℃的冷链温度中,而血小板要在20℃—24℃之间震荡保存。

  六、输血为什么有风险?

  有一定比例的受血者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会发生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症状或体征,也叫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可分为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和输血传染病。就输血传染病来说,虽已对输血传染病加强控制,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窗口期”仍难以检出来,极少数受血者会因输血而面临罹患传染病的危险。所以,医务人员、受血者和家属要有风险意识,能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输血前,经治医生应详尽告诉病人输血的风险,并请病人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所谓的窗口期是从病毒侵入机体,到用目前的检测手段能够检测出来所需要的时间,我们把它称为“窗口期”,窗口期的血液虽然检测合格却有传染疾病的风险。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下发文件,在全国12个省(市)15家血站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即检测病毒基因。我省于2011年初启动核酸检测项目,是率先实现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的省份。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缩短血液检测的“窗口期”,减少病毒感染发生的几率,杜绝和降低因血液技术性漏检引发的血液传播疾病。

  七、亲属间输血安全吗?

  有人认为病人输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当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相同时,受血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抑制,缺乏抗供血者的反应,输血后把供血者的血液误认为是自身的血液,不予排斥。而供血者的血液进入受血者体内时,则把受血者的血液淋巴细胞辩认出是非自身的淋巴细胞予以排斥,从而导致致命性的GVHD。因而,病人的输血治疗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亲属献血后可由血液中心调剂使用。

  八、输成分血有什么好处?

  成分输血是把全血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分离并制成各种较浓或较纯的血液制品,根据患者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它具有全血无法比拟的优点:①针对病情需要选择,缺什么输什么,提高治疗效果;②一血多用,节约血源;③减少输血传染病;④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⑤成分血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九、为什么输血尽量不输新鲜“热血”?

  一般认为,三天内的新鲜血称之为“热血”。尽量不输新鲜“热血”的原因有:

  一、新鲜血各种成分抗原性强,易引起输血反应;

  二、新鲜血有大量存活淋巴细胞,可增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险;

  三、新鲜血中的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环境下可生存3天,就是说,3天内的血液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而超过3天的血液相对安全。

  十、O型血者是“万能供血者”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地血源紧缺及输血科学水平低下,以致在同型血源缺乏时不得不采取O型血作为“万能血”,因此,O型血者曾被称为“万能供血者”。这是因为O型血者的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其红细胞可以被A、B、AB型血者接受。当少量输入O型全血时被受血者的大量血液稀释,也就不会大量破坏受血者的红细胞了。但当A、B、AB三种血型者接受较多O型血全血时,O型血血清中存在的抗A抗体、抗B抗体,就会与以上三种血型者的红细胞结合,使受血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现在凡是输全血都是使用同型血。可以说,“万能供血者”的观念早已过时。但在特殊情况下,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输给其他血型患者。

  十一、为何倡导开展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采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时需要的一种输血方法。

  分三种方式:(1)稀释性:在受血者麻醉后,临手术前经静脉采集一定量的自身血液短暂贮存,同时输注晶体液及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受血者处于血容量正常的血液稀释状态下实施手术,可减少手术中红细胞的丢失,采出的血液在手术后期或结束时再回输给患者;(2)贮存式:将自身血液事先贮存起来,以备自己将来需要时或在择期手术时使用;(3)回收式: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与血液回收机将手术中或体腔内的血液回收,经机器洗净。浓缩和过滤后,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受血者。

  自体输血其优越性有:(1)安全,可以杜绝经输血传播疾病,并可免除输异体血后的副作用;(2)节约血液资源;(3)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4)适用范围广;(5)反复小量放血,可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6)特殊血型(Rh系统等)的自体储备,避免了找血源的困难。

  国内外经验表明,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是安全输血、缓解用血紧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现代临床输血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够有效避免因异体输血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十二、“血站是如何保障献血、输血安全的?”

  献血前初筛

  通过“健康情况征询和常规体格检查”,不符合条件的不能献血或延迟献血。

  血液快速检测

  医学统计表明:我国沿海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者占15%左右。快速检测的目的是排除人群中可能携带乙肝病毒的人和ALT偏高及血色素不合格者。对于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需要进一步在血站检测。

  采血器材是一次性的

  血袋是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采血卫生器材。一人一袋,不存在共用或重复使用,并且采血后针头当场剪掉,集中以高压消毒后销毁,参加献血不存在交叉感染的机会。

  对采集的血液严格复查

  血站对无偿献血的血液采集后,均按照国家标准,用两种不同的试剂和两批工作人员对血液进行ALT、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项目检测,以确保向医院提供的血液质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平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公示公告

最新的海南活动公告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