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海南古墓:三墓如山历经百年 父子同授“中书衔”

  海南古墓

  三墓如山历经百年

  父子同授“中书衔”

  张骏煌和两位夫人的石墓。

  石雕香炉底座的四面分别刻有篆体的“名登仕籍”4个大字。

  文\图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山林葱郁,挺立的墓碑,斑驳的石条,古墓既肃穆又凸显厚重,似乎在向后裔们无声讲述着那一段逝去的岁月。

  近日,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口市西秀镇博养村附近寻访一座百年古墓——清代道光年间中书科中书张骏煌墓。

  百年岁月无声流逝,古墓依旧沉寂无语,但让墓主亲属及后裔们感到慰藉的是,任由百年风雨剥蚀,先祖古墓仍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

  正所谓“盖树木根本固者枝叶茂,祖宗恩泽厚者子孙兴”,现今,古墓墓主后人已传至七代,家族人丁兴旺,不乏出类拔萃之人才。

  海口市西秀镇博养村外数公里远处,缓坡南高北低,在葱郁草木掩映中,三座石条垒砌的墓冢紧挨着北坳,整体上看似“山”形。

  中间那座的墓主是清代道光年间中书科中书张骏煌,走近墓冢,只见墓冢棱角分明,历史痕迹厚重斑驳,让人顿觉庄重肃穆。

  三墓成“山”实属罕见

  “这种造型的古墓,我在海南真没见过,很稀奇。”顺着海南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育龙的指向,只见这三座墓冢呈长方体,四周全用石条砌成,唯独顶部露土,从高处俯瞰,墓冢整体结构看似山形。经实地测量,居中的张骏煌墓长为2.77米,宽为1.33米,高为1.32米,两侧的另两座墓长均为2.60米,宽度和高度与张骏煌之墓一致。

  墓冢前方立了一块玄武岩墓碑,高1.92米,宽0.74米,墓碑中间镌刻着“清例授中书科中书字辉山谥刚直张府君,妣李、邝孺人墓”。

  王育龙一边指着碑文一边讲解,“清”即清朝;“例授”为循例授官,清制朝廷授予官爵;“中书科中书衔”为清朝“从七品”官衔;“刚直”为“正直”,“李”为原配李氏,“邝”为庶配邝氏,同葬于此。

  在墓碑左侧则篆刻着“中华民国十五年丙寅仲秋月吉旦立”,据80岁的张骏煌后人张科德(第四代)介绍,按照族谱记载,张骏煌于民国丙辰年(1916年)去世,寿终79岁。几年后,原配李氏(77岁)及庶配邝氏(84岁)离世后分葬在左右两侧,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立碑。

  “据我初步考证,张骏煌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商人,在朝廷并未担任实职官位,但他例授为“从七品”中书科中书衔,这也足以说明朝廷对他多年以来乐善好施的褒扬。”古墓研究爱好者陈基权今年74岁了,据他介绍,张骏煌于清道光戊戌(1838年)出生在琼山县风楼都(今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博养村,自幼聪慧,长大经商,投资建设和加强长流地区集市,一生乐善好施,屡屡捐资建庙筑祠文昌阁,修桥铺路,救济灾民等。据称,张骏煌还曾慷慨襄助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平定叛乱的太平军,捐资支持北洋水师对日作战。

  我国古代官阶史料显示,“中书科中书”是古代一种嘉奖的称号,是个虚衔,没有实职。

  但这对于获得者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在墓碑前方有一长约1米的石供桌,在石供桌前面有一块长约5米的石案桌,两端向上弯凸,中间安放着一个圆柱形石香炉,香炉方形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刻有篆体的“名、登、仕、籍”,陈基权介绍,这也寓意着张骏煌当时已被朝廷载入仕册。此外,在香炉两旁各安放着两个石供柱用于插烛,显得十分庄重。

  父子同授中书衔

  “判断一座古墓有没有文物研究与保护价值,墓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王育龙注意到,这座墓碑有数个“独特”之处,如墓碑上罕见地篆刻着墓主生平事迹,其中一段为“已亥长子補学官弟子亦援例授中书科中书衔”,意为张骏煌长子也同授中书科中书衔。

  据王育龙介绍,这里的“长子”指的应是张巍范,清末,当地兴办学堂(校)时,跟随父亲经商的张巍范积极投身筹建“拔萃小学”(后改为长流小学)。光绪已亥年,张巍范被朝廷例授于中书衔,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在墓碑右侧还腾出足够的空间补刻后裔(男丁)名字,这也是该古墓墓碑的另一独特之处。据78岁的张骏煌后人张科勋介绍,最初立墓碑时只篆刻至曾孙(第四代)张科敦一个名字,后来随着家族更多的男丁出生,在曾孙这一栏又补刻了20多个名字,到了第五代补刻的男丁名字多达40人。

  据了解,张骏煌的后裔如今已传至第七代,家族男丁已有130多人,可谓人丁兴旺。

  “公之遗产那毓田一坵十工……”墓碑背侧还篆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对此,陈基权补充解释说,清朝时,当地“一坵十工”为五亩,此处碑文显示,张骏煌遗产有多处良田与产业,可推测其家业十分殷实。

  走过百年保存完好

  古墓历经风雨侵蚀百年,仍得以完好保存让人感慨,事实上,古墓至少有两次险些遭破坏或搬迁。

  “过去很多小山头上的好多祖坟都被盗被挖得支零破碎,有的还被铲为平地。”张科德回忆说。让人感到慰藉的是,这座形制不同一般的坟墓没有惨遭摧毁,那个独特的玄武岩墓碑未遭到任何破坏,就连围筑墓冢的一块块长方形石条也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在张骏煌墓碑正前方,就是一条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大道,昔日荒岭正变得越来越有人气与活力。

  张光代说,每逢清明节,一大家族人都会从省内外相聚于此处祭拜张骏煌,这座祖坟也几乎成为家族大团聚的一股精神力量。今年9月份,陈基权意外寻访至张骏煌墓,并协助张骏煌后裔搜集资料向海口市文物部门申请文物保护程序。海南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和海口市文物局专家们获悉后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并表示,墓主张骏煌身份比较特殊,古墓造型也很罕见,墓葬保存也十分完整,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与保护价值。

  “我们都盼着这座古墓能得到永久性原地保护。”心安即是归处,凝望着墓冢碑文,这是张骏煌后裔们共同的心声。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