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建言:走向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议

  苏格兰城市规划理论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写到:“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城市是现代社会高效获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资源的场所,城市的发展让生活更美好。不久前,海口、琼海创文成功,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而三亚早在2015年就被住建部列为“双城”“双修”综合试点城市。在“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布局下,海南城市发展稳步推进,朝着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目标不断前行。

  下一步,海南要建设更加智慧、更具“弹性的”海绵城市。早在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发展思路。具有“海绵属性”的城市,能自如地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在防灾减灾和城市发展中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弹性”。海绵城市是跨组织、跨领域和跨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市民等主体广泛参与。因此,在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发展道路上,要坚持“协同治理”的理念。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治理。协同治理有助于解决职能部门间的碎片化治理问题。为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减少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和协调阻力,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转变各部门分割治理的旧有模式,将发改、规划、水务、住建等部门整合在一起,明确权责,形成合力。多职能部门间的协作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提高沟通效度以及跨部门协作水平。此外,纵向上也可考虑成立垂直领导的市—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海绵办)系统,专司海绵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

  完善项目实施的智慧管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积极运用智慧城市的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以获取实时的数据搜集、水情监测和治理分析。在设计规划环节,智能化手段能对规划所需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模型模拟,对各方案的效果进行直观显示。在运行监管环节,智能化手段可以收集降水和排水信息,实时监测管网堵塞情况;可以检测水循环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还可以用遥感技术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积水利用环节,可应用源分离排水技术,从源头上分离黄水、灰水、褐水,在末端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形成再生水和有机肥料,实现污废零排放。

  促进社会资本的融入参与。海绵城市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及后续管理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调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海绵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提到,“区别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属性,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稳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此外,通过将非核心服务的管理和运营外包,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还可以提高项目运营的专业化程度。

  鼓励市民反馈交流。市民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服务对象,要调动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因此,要出台相应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在规划管控阶段,保障市民在“两证一书”发放环节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设计阶段,鼓励设计人员及时与业主沟通,加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环评公示阶段,积极听取吸收居民反馈和意见;在运营维护阶段,鼓励公众行使监督权利。政府要完善数据公开制度,并通过驻场工作、实地勘探、走访座谈,保持与公众的交流互动,能够让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更清晰地了解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培训。要积极学习全国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经验,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调研,参加专题培训班与交流会。同时,要重视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规划院、智库等科研机构的专业性优势,为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此外,还要走出去,学习美国“低影响开发”、英国“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澳大利亚“水敏城市设计”等城市雨洪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和管理经验。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魏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琼理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