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掀“文明大行动”浪潮:党员干部带头行动 人人争当文明海南人

  海南又掀“文明大行动”浪潮:党员干部带头行动,人人争当“文明海南人”

  文明海口,市民心中的“幸福感”

  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省直机关带头,在全省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12月5日下午,省委书记刘赐贵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研究我省贯彻意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轰轰烈烈,海南掀起一场文明大行动大潮。11月14日,海口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海南历史性一大突破。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检阅,是我国评价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这块“招牌”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近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海口市这座年轻的省会城市内外兼修,实现蝶变。海口的城市更新速度不断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十几年间,从一个边陲小城蜕变为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宜居好城市、文明生态城,这就是海口,又给了我们一个爱上这里的理由。同时,海口不仅创文的成功,而且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文明成果——归属感与幸福感并存。

  升级改造

  老街变迁后的市民感受

  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一座城市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生的选择。

  “现在老了,但更愿意出门了,有事没事就是喜欢出来走走看看。”龙华区西门外社区是74岁老人姚锦汉生长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路还是那条路,街还是那片街,“但环境更好了,生活更方便了,感觉更幸福了”。

  始建于清朝的关帝庙、大将军故居;海口第一家影剧院“幻真戏院”、第一家妇产医院“育婴堂”……龙华区,作为海口的中心城区和老城区,有着太多的百年老街、历史印记。

  把老街的历史文脉留存下来,把现代的方便快捷融合进去。2015年,龙华区对辖区168条小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安装路灯1133盏,投入施工人员2000多人,投入资金1亿元多元,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园内里和居仁坊社区等几个社区背街小巷升级改造已成为全市背街小巷升级改造的示范点。2016年,龙华区投入资金约4.7亿元,对辖区550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

  从“重面子”到“注里子”,从主街的“华丽”到小巷的“实惠”,龙华的老街正乘着“双创”的东风破茧成蝶焕新颜。

  青石砖路面、古铜色门灯、挂在矮墙上的绿植、随处点缀的鲜花以及悠扬的轻音乐、传统的宣传画……居仁坊社区的15条胡同小巷里写满了乡愁和老海口的美。坊内古迹遗存众多,和古迹相辅相成的是15条老街和留存了上百年的民居。

  老街不能拆、老海口的文化符号不能丢。但坑洼的路面、横流的污水和漆黑的巷子却与“双创”要求格格不入。“量体裁衣,修旧如旧”,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居仁坊的路灯点亮了、道路铺平了,雕塑、盆花、古诗壁画也随处可见。“再造”后的老街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处处显示着它的独特韵味。

  便民利民

  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享受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双创”便民利民的具体体现。“不求大、求实用,不求多、求适当,不求路段,求便民。”龙华区以立足现有街道改造升级为主,新建为辅,集思广益,问需于民,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使居民们能够实现步行15分钟内,完成生活琐事、享受便捷服务。

  今年5月5日一大早,62岁的张连庆就忙活着“搬家”。12年前,他带着全家从黑龙江来到海口,一直在龙昆上社区修鞋。“双创”之前他是摆路边摊,“真想不到,修鞋也可以进店铺,将来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好。”张连庆对未来满怀期待。

  张连庆的新铺面是龙华区大同街道龙昆上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111间店铺中的一间。全长165米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前身,是位于义龙横路的便民疏导点,共设置59间简陋临时铁皮棚和19间固定铺面,原先,店铺招牌杂乱无章,门前道路坑洼,环境脏乱差。龙华区大同街道工委书记郑纪玲说,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龙华区不仅加强了公共道路建设和立面美化,去年底完成的背街小巷改造,完善了道路的基础设施,还整体翻新了原有铺面外观和内部设施,建成了统一美观的外立面。

  谁能进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群众说了算。龙华区西门外“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过组织市民评审团、明确便民生活圈商铺资格认定标准,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要想进入西门外“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要经过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评审团现场检查评分,在“门前三包”、“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达到合格标准才能发放资格证。

  龙华区负责人表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最重要的是要问需于民,龙华除了以调查问卷征求广大居民的意见外,还制定完善了准入和退出机制,真正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满意的服务。

  榜样力量

  一群好人带动满城新风

  一个典型感动一座城市,一位好人带动一批好人,一群好人,满城新风。2016年,海口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浓厚社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感人至深的人物典型,引领时代“最美风尚”并喷式呈现。海口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从全市各行各业中评选出“海口好人”60名并予表彰。

  周宗贵就是2016年度助人为乐“海口好人”。周宗贵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认识他的人都称他叫“贵哥”,贵哥平日里出门会随身携带海口公交线路图和地图,以便随时给路人引导;他的电单车上放置着打气筒,遇到轮胎漏气的车主给予帮助;他是零稿费的编外“记者”,为贫困家庭筹集善款;2015年7月31日,海口“双创”启动后,周宗贵每天会到熟悉的街道去“扫街”,看城市乱象,品人间真情,运用新媒体曝光不文明之余,在点滴生活中,他还努力劝导、纠正亲朋好友甚至身边陌生人的一些陋习。他的镜头记录了海口“双创”以来的变化,《人民日报》曾刊发其感言。

  周宗贵说,海口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之后,我们应该深知这是殊荣更是压力与责任,只有励志前行,以“归零”心态再出发,才能巩固提升海口地位和历史使命,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早日把我们的海口建成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双创”财富

  市容等多方面发生蝶变

  从2015年7月31日启动的海口“双创”,是一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的攻坚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民动员积极参与,以“愚公移山”之志攻坚克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海口实现了“双创”既定目标。

  通过创建,海口不仅收获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蝶变,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城市文明向善,民心更加顺畅,干部作风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双创”刚启动时,群众议论最多的就是流动摊贩因“双创”而生计受影响。但海口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将创建成果物化、固化,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让“双创”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海口市还充分发挥12345热线“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作用,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海口接下来还要打造“双创”升级版、进行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形态文明,即城市给人的直观感觉。海口要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优良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的领先位置;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通过景观带改造,让海口透光见海、透绿见蓝;同时,推进城市更新速度,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文明的种子已在海口生根发芽,并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如今,行走在海口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感受到文明新风迎面拂来,根植椰城精神文明的沃土,文明之花的绽放正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城市的进化和发展,加速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建设的步伐。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