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面临“伪分类”,缺乏完整循环系统是结症

  垃圾分类,一直是近年来倡导的环保措施之一,有媒体对海口垃圾分类进行调查,发现有很多不如人意的现象。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小区垃圾分类设备不足、垃圾清运人员未接受分类培训等等。>>>详见12月8日南国都市报报道

  垃圾为何难分类?原因看起来有很多种,但笔者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在我们的垃圾分类配套设置不够健全,不客气的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垃圾分类,其实并没有真正分类,是“伪分类”。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不是说在大街小巷上放两个垃圾桶,写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就行了,它必须有一个完整循环的系统。首先,从垃圾的产生地开始,市民在收集垃圾时,就要有分类意识;然后,从小区门口到大街小巷的垃圾桶要分类,标志要明确,最好在垃圾桶上写清楚垃圾类别,比如在“可回收”下面标明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物等垃圾类别,在“不可回收”下面标明厨余垃圾、果皮尘土等,让扔垃圾的人一目了然,不会扔错;最后,也是最要紧的,清运垃圾时要严格按照分类垃圾来收集,运到不同的地方处理,不然,前面的工作就都白做了。

  但是就日前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垃圾分类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垃圾清运时并没有按照分类来收集,也没有具备资质的企业回收垃圾,所以有些环卫公司就认为“对环卫人员进行专门的垃圾分类要求有点多余,相当于活白做了”。垃圾清运不分类,那么市民前期做的垃圾分类也没有意义。

  这样的分类,与不分类有何区别?

  当然,这样的现象并非只有海口有,在国内其他城市也同样存在。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多方面着手,尤其重点要从末端入手,扶持垃圾回收企业,规范垃圾清运。同时加大宣传,督促市民养成分类习惯;加大投入,把户外小区的垃圾桶配置全,标志写清晰。如此多管齐下,假以时日,一定能清除垃圾分类的种种“绊脚石”,把“伪分类”变成真分类。(肖时平)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独家评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