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海南号 > 澄迈网
字号:

30年前的海南到底是啥样?海量海南老照片让人唏嘘不已

来源:澄迈网 作者: 时间:2018-01-03 07:24:22   

  购买正宗的澄迈特产・就选择澄迈网

  关注[澄迈网]上 HR.ichengmai.com 招聘求职・免费发布!

  购买澄迈福橙请联系:13519804446

  本文转自:海南的记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海口,就像内地的小县城。坐船上岛的人们从秀英码头前往市区,要走20余公里的乡村公路。当时的海口市区面积只有20平方公里,人口22万,就像内地的小县城,城里甚至连一个指挥交通的红绿灯都没有。

  这是刚刚建省时海口市海府路军区二所路段的交通景象。那时候几乎没有出租车、公交线路极少,坐辆载客的三轮车相当于现在外出打的一样。 摄于1988年12月27日。

  这是海口市海府路与和平南路丁字路口行人和车辆过街道的情景。那时的海口市还没有指挥交通的红绿灯,大家各自看情况通行。可以看到自行车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摄于1988年12月10日

  三亚市一条小街道――建新巷的生活景象。摄于1990年2月5日。

  现在的万绿园,是海口绿色生活的一张名片。建省时,这里其实是一片滩涂,填海建设而成。这是当时建设万绿园的填海工程在进行中,位置在今新华社海南分社对面。 摄于1990年1月10日

  建省初期,海南极为缺电,当时全省的各类发电厂装机总容量只有14.56万千瓦。这是海口的火车发电站,位于现在滨海大道的电力村。摄于1990年1月10日。

  西沙永兴岛的小码头。摄于1989年1月23日。

  建省后,各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海南大地。这是位于海口市望海楼东侧海南省旅游协会办公地点的各类公司招牌,下边是老总们的“坐骑”,都是自行车。摄于1989年2月。

  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上的海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当时可是大大有名的地方。建省初期,所有来到海南岛寻梦的人们,都会到这里走一遭。摄于1988年12月9日。

  闯海的年轻人在海口海府路的省政府门前找工作。摄于1988年12月29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当时海口市荣山乡农民冬修水利的壮观场面。摄于1989年1月。

  1999年3月海口美兰机场启用之前,海口机场还在市区内,位于现在的国兴大道。每天都有飞机从龙昆南路上方低空飞过,去机场降落。这里现在是南大立交桥所在。 摄于1993年6月30日。

  文昌县东郊椰林风光,在建省初期这里是和天涯海角齐名的海南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现在已经风光不再。摄于1989年1月。

  这是当时海口最热闹的博爱路上的人流。摄于1989年1月8日。

  海口市海府路上的交通状况。摄于1988年12月26日。

  这是海府路非机动车道上骑的自行车的人们。摄于1989年1月9日。

  这是1989年2月19日,海口举行马拉松比赛,选手们行进在大同路上。

  摄于1989年2月19日。

  这是海口博爱南路路口通往海府路附近的街景。摄于1988年12月。

  博爱路上的小按摩院。摄于1989年2月。

  三角池。位于博爱路和海府路交会的地方的三角池,当年确有一个小的蓄水的池塘。摄于1988年12月。

  这是当年的滨海大道,位置在现在的琼泰大厦处,由西向东拍摄。

  摄于1990年1月10日。

  这是当年的滨海大道南侧南洋大厦一带。摄于1990年1月10日。

  当时的海口市新华南路。摄于1989年1月9日。

  海口解放路上卖老鼠药的流动摊贩。摄于1989年1月9日。

  海口三角池一带卖椰子丝的妇女。摄于1989年1月9日。

  海口文明西路,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海口市民许多人家还用木柴烧火做饭。摄于1989年1月8日。

  这是从市区通往秀英去的海秀路西段。摄于1990年1月。

  这是万绿园填海造地的工地,远处可见海面上的帆船。

  摄于1990年1月12日。

  这是海口当年繁华商业街解放路上的商铺。摄于1989年1月9日。

  这是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西侧、滨海大道以北的填海造地区域,是现在海口体育馆一带地方。摄于1992年6月。

  海口街头等待工作的外来打工者。摄于1989年2月。

  海口五指山路街景。摄于1989年2月。

  海口博爱路上跳水的妇女。摄于1989年2月。

  海口五指山路上的外来妹擦鞋女工。摄于1989年1月。

  这是当年的海口东湖。摄于1988年12月。

  1990年6月,海南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台达高尔夫球场开工建设。

  这是海口金贸区旧貌,途中左下侧是当年的玉沙村小学,可以看到小学的小操场。摄于1991年3月。

  海口东湖路上的“科学看相”者在给人看相算命。摄于1989年2月。

  海口市海秀路、大同路和蓝天路三叉路口处的景色。摄于1991年5月。

  这是当年海口宾馆夜色。摄于1991年3月23日。

  海口市长堤路景色,左上角是海口钟楼。摄于1992年12月9日。

  这是当年三亚市区全貌,在鹿回头的山顶上拍摄。全城没有一座摩天大楼。摄于1991年2月。

  这是在海口龙昆沟入海口附近拍摄的泰华酒店方向。摄于1990年1月。

  这是海口龙昆北路北段,中间的大楼是城市规划设计院吧。这里是当时海口最有“现代城市”气息的地方,被我专门拍摄下来。摄于1992年3月。

  海口到三亚公路进入三亚市区的路段,榆林基地大门口附近。

  摄于1994年3月。

  三亚金陵度假村,是当时三亚唯一的星级度假酒店。摄于1993年3月。

  那时的亚龙湾。摄于1990年5月。

  文昌县城的骑楼老街和摩托出租车。摄于1990年6月。

  当年的昌江县城街景。摄于1989年4月。

  昌江县城中的露天菜市场。摄于1989年4月。

  从文昌县城通往东郊镇的乡村沙土公路。摄于1992年4月。

  文昌县东郊椰林风光。摄于1989年10月。

  文昌县东郊镇的街道和行人。摄于1992年4月。

  文昌县蓬莱镇新上安村的农村民居,这样的瓦房在当时的农村是属于“豪宅”水平的。摄于1992年6月。

  这是“海南省驻蓬莱镇社教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合影。社教工作队?干啥的啊?就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队伍。摄于1992年6月。

  1992年春节期间,儋县中和镇上赶集的人们。摄于1992年。

  儋县中和镇的古老街市。摄于1992年春节期间。

  儋县中和镇集市上书写春联的文化人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摄于1992年春节期间。

  东方县江边乡土眉黎族村村口的村民们。当时去少数民族村寨都是这样的道路,下雨的时候一片泥泞。大约摄于1996年底。

  这是东方县江边乡土眉黎族村村民们居住的茅草屋。这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可不是现在的旅游点的茅草屋。大约摄于1996年底。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为了记录海南岛二十世纪末的现状,我对海口、三亚、文昌等地方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航空拍摄,留下了当时的珍贵记录。这是刚刚修建的海口南海大道和海榆中线的交叉路口处的景象。摄于1999年5月。

  来源:海南的记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1、航拍下的澄迈美合墟!77年前震惊全岛的"美合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2、今日起一大波新规正式实施,将影响每一个海南人!速看

  3、@全澄迈正在招人才的企业注意了:20180101[澄迈人才网]人才推荐

  点亮一次,小编工资涨5毛,求打赏!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谢军辉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