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解冻的抽象——2018海南新当代艺术三人展”海口开幕

  抽象绘画中的头脑风暴

《无题》林峰

  《墨系列》马杰

《无题》周乃林
《无题》林峰

  

  《墨系列》马杰

  文\海南日报记者徐晗溪

  1月21日,冬日的椰城,有一丝凉意,海口水巷口国新书苑却被热情的观众包围着——“解冻的抽象——2018海南新当代艺术三人展”在此开幕,给海南观众带来一场有关抽象艺术的视觉感受。

  在艺术史上,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前卫艺术运动。浓抹的色块、恣意的泼墨、前卫的构思,正如本次画展所展出的抽象绘画作品,通过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借以表现艺术家的心境。

  无论是用中国墨切入抽象艺术,还是色彩背后的情感共鸣,抑或用中国画理解抽象艺术,参展的三位画家,通过抽象绘画作品,期待观众依靠直觉捕捉他们的艺术内容,享受这场来自抽象艺术的“头脑风暴”。

  当中国墨“撞”上抽象

  毛笔、水墨、宣纸、植物茎与布面丙烯,这些元素几乎构成马杰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同时也注解了马杰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我认为,当前中国的抽象绘画是对抽象艺术的误读,也正是由于这样误读才使中国抽象绘画解构了西方抽象艺术。”

  在马杰看来,中国抽象绘画的特点,是以感性的视觉玩味,把画面做成肌理和色彩的汇集“场”,并以画面语言风格化所呈现出的抒情格调,牵动观者的情绪,实现审美。因此,中国抽象绘画与西方抽象艺术那种起于经验实证的视觉分析的风格很不一样,中国抽象绘画总是带有“意象画”“诗象画”的特点。

  马杰的抽象绘画是从中国墨的角度切入抽象艺术的思考。首先,他把墨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从中国画传统程式化的“笔墨”中解放出来,以艺术的方式,让“墨”成为独立的表现语言;其次,运用西方抽象艺术形式解析视觉艺术,让画面作为视觉理解的试验场,用墨实验探索抽象艺术。

  他还尝试着将墨实验介入日常生活,把生活中日常所见,如衣物、毛发、纸张等材料纳入墨实验,以拓展墨的表现语言。马杰说,将墨纳入抽象艺术系统的实验,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换位思考,尝试着以西方抽象艺术的视角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新的审视。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艺术的本质在于以一种适合人生活的方式将自然本性以物质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艺术与人密切相关。”马杰认为,艺术离不开人,无论是人对生活的热爱,还是人对自然的感受,艺术皆为人所为,所以离开人的感受,艺术将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色彩背后的情感共鸣

  不同于马杰以中国墨解构抽象艺术,林峰则是在描绘静物中,凭借色彩的表现性,折射出画家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林峰是一位勤奋努力的海南画家。从小沐浴在海南岛阳光明媚的景色里,培育了他对色彩的敏感度,让他能够依靠聪慧的天性和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生活和自然以艺术的形式理解并表现在画面上。

  从艺术史来看,抽象绘画画家往往试图拓宽艺术创作的边界,以传达某种哲学思考。为了创作,他们会内观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带给观众一种十分直接的激情和感受。

  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林峰对具体母体形的思考,尝试着把生活中的瓶、罐简化为几何,再将画面视觉中心的色块与造型交叠,演绎出静物组合。然后通过画面主体造型与背景色彩对比,形成和谐的色调。让观众从对主题形的视觉关注进入画面空间,寻着主题造型的横线与竖线交叉,发现平面下的视觉动力。

  林峰的抽象绘画注重画面形式化的艺术表现,以肌理为其绘画的基底,造型随画面空间的布局流动,在色彩与肌理的融合中实现画面空间的整合,让画面在整体中有一种腾升感。这虽然是他对画面空间理性思考的结果,但有评论家指出,林峰的作品过于注意画面肌理的视觉效果和精美修饰,使其作品流于视觉娱乐,有讨好观众的嫌疑。

  色彩与墨的迷乱

  周乃林的抽象作品,是从中国画的角度去思考的。这次展出的作品,大都带有实验性质,是把中国画的理念融入蜡染制作中,将这些依靠手工技术的色彩碰撞与墨线勾勒纳入抽象绘画体系。他大胆地尝试蜡染制作与抽象绘画,将其方法用于色彩与墨线的勾画,以行为实验拓展艺术创新思路,强化画面视觉效果,扩展绘画表现语言空间,以使混于凌乱的画面改变困于笔墨规范的苍白。

  周乃林在色彩与墨线的渲染与情绪冲动中设置画面空间,通过无意识的动作表现出潜在的审美情感,让画面的喧闹承载着不羁的狂放。这些充满活力的颜料包围着观众,仿佛将他们拉入一张色彩缤纷的蜘蛛网。

  周乃林谈到,他通过静心思考画面空间设置与色彩情调的关系,在墨线与墨点融汇交错的色彩流动的空间里,以点划线的勾勒色域形成画面特有的分割,加强色彩的视觉冲击感,也让墨线有效的拓展,形成笔墨色彩相融合的画面空间。

  中国画是建立在毛笔工具上的艺术,其笔墨语言更是画者潜心于对毛笔工具与在宣纸上的书画技艺娴熟和真情体验的结果。周乃林认为,他的抽象绘画既不是西方抽象艺术的模仿,也不是中国传统彩墨的延续,而是基于对中国画笔墨深层次的思考与画面空间布局的重新探索。

  “我们的创作源于我们自己的思考,发自我们至深的感情。”马杰认为,本次展览艺术形式生动强烈,表现风格、手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不仅体现了海南画家深厚的底蕴、多样的包容性及色彩缤纷的发展态势,还为今后海南画家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对话可能性。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