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琼台书院名师众生相 你知道其中几人?

  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海口市琼台书院。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 岑明道

  琼台书院的历史不过300余年,却在海南的众多古代书院中后来居上,培养了大量科举人才,扬名岛内外。

  这离不开历任山长,即掌教的点拨和提携。

琼台书院首任山长林储英画像

  知州掌教林储英

  在琼台书院的历任掌教中,举人林储英是最早的一位,后来官至知县和知州。

  林储英字子千,家在大林(今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大林村),《琼山县志》称其自幼颖异过人,由于家境贫寒,他非常勤奋苦学,广泛涉猎经史典籍。康熙己卯年(1699年),林储英参加广东乡试,考取了举人的功名。

  在等待朝廷任命期间,林储英沉酣于古文诗词之间,平生做人规规矩矩,不苟言笑,很像明代先贤海瑞,平时没有公事绝对不会踏入琼州府县的衙门找官员办私事,谋取私利,因为古代举人身份的读书人已经开始享受俸禄,已是没有官职的“官员”。林储英的高洁操行,在当时成为众多读书求学士子的楷模。

  1710年,琼台书院落成后,官府延请他出任掌教,先后达五年之久,许多名士、才俊出其门下。

  后来,林储英被朝廷授任山东蒙阴知县,不久官至山东沂州知州,由于政绩卓然,当地民众都认为他是有德的官员,甚至将其事迹勒石纪念。他在沂州四年,离任时两袖清风,享寿七十七岁,其道德情操直到300年后,仍为琼人所仰慕。

  谢宝弃官授徒

  琼台书院的众多掌教中,谢宝是最有个性的一位。

  谢宝是琼山龙岐村人,康熙戊子年(1708年)就考中举人,那时琼台书院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雍正二年(1724年),谢宝进士及第。由于他生性豪放,不拘小节,在任广东肇庆府学教授时,与知府观点不同,产生分歧,便弃官而归。

  据《广东通志》记载,谢宝很善于发现人才,他在琼山、文昌之间设教授徒时,就培养了很多人才,如文昌进士张日旻和琼山孝廉冯泷等,他都大加赏识,认为将来必成大器,“藻鉴不爽”,结果都如他所预测。

  《琼台书院志》等史料称,文昌进士张日旻当年就是听闻谢宝大名后,慕名前来琼台书院受教于谢宝的。乾隆元年,即1736年,张日旻考中恩科进士,后来复任云南宜良知县,官至路南州知州。

  后世以谢宝、张日旻师生为原型创作的琼剧《搜书院》,不但被粤剧移植,也使琼台书院蜚声国内。

不想当官的琼台掌教王时宇

  王时宇辞官回乡教书

  琼台书院的掌教中,有很多人是已经考取功名,甚至官位不低者,却不恋仕途,而爱讲坛,琼山举人王时宇就是这样的一位。

  王时宇是府城东厢人,乾隆庚寅年(1770年)由优贡生的身份参加顺天府(北京)的乡试,考中举人,参与“大挑”后被授任广东潮州饶平县训导,训导是一县教官的副手,地位仅次于教谕。“大挑”是清代乾隆年间制定的一种科考制度,为的是给已经有举人身份但又没有官职的人一个晋升的机会。

  但是,王时宇却以嫡母年老为由告归;后来参加选拔考试,升至县令,王时宇又以生母年老而改任国子监学正,渐渐地就远离官场,不再入仕。《琼山县志》对他的这段记载虽然简略,却说明王时宇的母亲不是正妻,而且当时一家人住在北京。

  再后来,王时宇返琼,受聘在琼台书院担任山长,生徒大多有成就。他还曾经纂修《琼州府志》,亲自校注《白玉蟾集》、苏东坡的《海外集》《琼台诗话》《裨海摘要》等书。

  丘家兄弟先后执教

  举人出身的广东大埔人丘对勤文学功底深厚,才名大噪,享誉岭南。后来他举家迁琼,落户在琼山,在琼台书院掌教数年,当时的才俊大都出其门下。当时,在海南的官员和文人大都与他“投诗相质,唱和联和,传为韵事”(《琼山县志》)。此后,他的儿子丘景清和从弟丘对欣同时成为拔贡,丘对欣还连捷进士,都是其家学和教育所成就。

  原来,丘对欣的祖父丘殿章是举人,曾任琼州府学教授,于是占籍琼山;父亲丘将瓒也是举人出身,当过广东电白教谕。

  丘对欣由拔贡直接登进士会魁,当时的学士全庆和孙家鼐都认为他会取得殿试鼎甲——前三名。可惜,因未工于小楷而只获得朝考三等,授任直隶知县,又先后任职东光知县和柏乡知县,即将被保升为知府时,母亲离世,返琼奔丧,行囊空空,只有图书万卷。

  丘对欣回琼时已六旬,以教书为业,先后主讲琼台和雁峰两家书院十余年,县志称他“与诸生论学,上自周秦,下至宋明以逮昭代,无不洞悉源流。举其素所尊崇者为法,古文学欧曾,骈文学唐初,诗赋学唐宋诸名家,出其门者为文俱有法度”。

  丘对欣在柏乡当县令时,欠了四千余两银子,回乡笔耕、舌耕十余年的收入都无法弥补,不得不借钱还款,是个典型的“廉吏”,为时人所敬重。

  陈贞家文名盛而品行高

  琼台书院掌教中还有生于外地的海南籍人士。

  府城东厢人陈贞,父亲到江西谋生时,在南昌生下他,《琼山县志》记载,他由于自幼喜欢吟诗填词作文,年长后还充当官员的幕僚“以谋衣食”。

  同治庚午年(1870年),陈贞自赣返粤,参加乡试,名落孙山;第二年去北京读书,“谢绝人事,潜研载籍,阅三寒暑,文名大噪”。

  1873年,陈贞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才返琼认亲,拜访兄弟,营建陋室一间后,仍返回江西,可惜屡次参加会试,都未考中进士,游历湖北等地,但都郁郁不得志。

  晚年,陈贞带着家眷返琼定居,被琼州知府聘任琼台书院山长,遗憾的是,他在琼台的主讲时间只有一年,便在贫病中去世,没有子嗣,琼州士林哀悼不已。

  县志如此评价陈贞:“一生诗文用功最深,出入唐宋,得其宗法。素敦品行,不以私事干谒。虽贫无立锥,而咏歌自适,声出户外,有原宪高风。”原宪是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琼台书院末任掌教林之椿

  “海外奇才”林之椿

  林之椿是琼台书院的末代掌教。

  林之椿是琼山博茂图(今海口市灵山镇新市村)人,自幼天赋过人,读书过目成诵,私塾老师讲授的内容他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未满二十岁,才名已经远扬,在全县的童生考试中名列第一。

  然而命运弄人。林之椿多次参加广东乡试,迟迟都未中举,直到浙江钱塘进士、广东学政汪鸣銮(1839—1907)按试来琼时,看到林之椿仿丘濬的《南溟奇甸赋》撰写的一篇文章,大为激赏,称赞其为“海外奇才”

  那一年,林之椿才中举。

  此后,林之椿四次赴京参加会试,全都落榜。回乡执教琼台书院达八年之久,“课诸生以经史词章之学,兼及时务,游其门者,士多通才;犹熟于古今掌故与世运之变迁,常与诸生言,娓娓不倦;论西学能探政教之本,富强之原,戒诸生莫拾西人皮毛,遂自诩为新学”(《琼山县志》)。

  真是先生不幸学生幸。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