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彝族三兄弟毕业后回乡扶贫 乡亲生活改变看得见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凉山深度贫困问题,特别指出“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彝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55岁的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生活在凉山州越西县,这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了半辈子的马海阿牛阿婆,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三个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阿婆的愿望实现了吗?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为您讲述马海阿牛阿婆和她三个孩子的故事。

  一月中旬,正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雄镇最冷的季节,彝族老乡们穿着彝族特有的外套“查尔瓦”来抵御寒冷。再过20分钟,成昆线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就要发车了。

  5633次列车从普雄到西昌沿途停靠14个车站,辐射周围两个县十几个乡镇,都是深度贫困地区。这趟“慢火车”从1971年开始运行至今已经有48年了,每天都有上千名村民乘坐。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从普雄镇上了火车,她的竹背篓里装了5只鸡。在火车上,她从老乡手里又买了3只鸡。

  记者:您收这个鸡要去哪啊?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去喜德,去县里卖。去喜德卖。

  马海阿牛和丈夫海来约坡要到喜德县把鸡卖掉,再乘坐下午三点的火车,从喜德回到普雄镇。

  记者:今天您现在多少只鸡了?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我8只9只了。

  记者:这种收鸡卖鸡多少年了?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20多年。

  10点半,夫妻俩赶到喜德县时,像她们一样来卖鸡的老乡已经有好几家了。几次讨价还价后,8只鸡只卖掉了5只。来回火车的路费花了10元,如果是坐汽车的话,就要120元,微薄的利润实际上就是靠火车省下来的路费钱,如果没有慢火车,这点小生意根本就做不起来。

  记者:赚了多少钱?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二十一块一斤,赚了四十块钱。

  记者:这个车站你熟悉吗?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熟悉。

  马海阿牛和丈夫海来约坡对“慢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马海阿牛的父辈重男轻女,只让她读到小学五年级就回家放牛了。马海阿牛15岁时,就开始在“慢火车”上做起小生意,当时丈夫海来约坡在普雄站做治安巡逻员,久而久之两人相识,结婚生子。随着三个儿子陆续出生,即便是每天辛苦劳作,贫穷始终挥之不去。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大儿子海来伍谷:当时家里没钱,向别人借了一点带利息,才缓解一下。

  三个儿子陆续到了读书的年龄,马海阿牛果断地将孩子们送进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因为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田里微薄的收入,根本供不起孩子们读书,夫妻俩就用小火车起早贪黑地做生意,卖过猪羊鸡鸭甘蔗土豆,就是用这肩上的竹篓,硬是一筐筐地背出了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希望。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大儿子海来伍谷:那会我上五年级,老二上三年级,老三上二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我们三个都拿了奖,上台同步领奖。

  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三兄弟获奖后拍摄的,也是他们小时候唯一的照片。直到今天我们依稀能够感受到,三兄弟在曾经的土房子里苦读的情形。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大儿子海来伍谷:我们就要相互提醒一下,第一阶段是打一盆冷水放在这里洗一下脸,就是提一下神。如果这个还不管用,那就换一个人掐一下腿,我掐老二,老二掐老三,老三掐我。

  彝族三兄弟大学毕业回乡工作

  三兄弟都考上了一本重点大学,从高中到大学,累计获得教育扶贫资金7万多元。大学毕业后,三兄弟最初都能留在成都工作,但是他们却都回来了,在乡镇做基层公务员。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二儿子海来伍且:在我们这个彝族地区,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你又想着外面的条件好就这样出去了,我觉得这样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话,甚至作为一名党员就不应该。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三儿子驻村干部海来伍达:我觉得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因为我以前在基层,也知道基层很辛苦,真的需要一些人去带头去帮助他们。

  越来越多的彝族孩子外出读书

  三兄弟的毕业证都由妈妈保存着,因为对马海阿牛来说,这是最珍贵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从2015年开始,凉山州也把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创办“一村一幼”幼教点达3070个,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越来越多彝族家长也有了马海阿牛的“教育梦”,乘坐慢火车去县城读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

  记者:想做什么吗?

  学生洛俄伍牛:老师。

  记者:为什么呢?

  学生洛俄伍牛:因为我们那没有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学生谢英:我将来想当一名医生。

  记者: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

  学生谢英:因为就是那些老人他们患病,还有他们没有钱去治病,所以我要免费给他们治病。

  回乡扶贫乡亲们生活改变看得见

  ​

  马海阿牛最小的儿子海来伍达如今在阿雷村驻点扶贫已经三年多了,全村133个贫困户538人的情况他都烂熟于心,村里年龄最大的贫困户是74岁阿你阿呷阿婆,她和两个孙女相依为命,海来伍达几乎每天都来看她。今年,阿婆得到了低保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扶贫政策的福利,由国家出资新建的搬迁房也已完工,年后就将搬进新家。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三儿子驻村干部海来伍达:家里面小时候也特别辛苦,受到社会、老师各种帮助,如果说我们有机会去报答这些的话,我们可以到基层来帮助这些人,就相当于是以前的我们一样。

  现在,55岁的马海阿牛主要照顾孙子。二儿子海来伍且的妻子在另外一个乡镇当老师,海来伍且每天都要忙得很晚。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二儿子海来伍且:我们单位的很多工作又在我身上,经常性的11、12点钟才回来,她就不是很理解,就打冷战,我觉得只有这个,其他的都不算困难。

  乡镇干部的工作到底有多忙?他们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海来伍且发给记者的日常工作清单,涉及到党建工作、异地移民、控辍保学等方方面面,密密麻麻共有59项。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二儿子海来伍且:现在基层作为乡镇一级人员少,所掌握的资源少。我们很多时候也没有车,我们的双腿就是我们的车,有些时候走到一个比较远的时候,你就要走一两个小时。

  越西县尔觉乡党委书记洛古伍且:可以说是5+2白+黑周末都不回去的,建设这些硬件修路建房,每年都有任务。

  脱贫攻坚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政策的落实都要通过乡镇基层干部。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这四年,彝族乡亲们身后的土坯房,已经变成了结实的砖瓦房,累计有206.2万农村群众入住新居。这四年,凉山州减少贫困人口46万多人,减少贫困村954个。这四年,像马海阿牛的两个儿子一样, 2497名第一书记,9000多名扶贫干部扎根在凉山扶贫主战场。他们比乡亲们更清楚,自己必须拿出“绣花”功夫,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和毅力,才能给彝族乡亲们带去生活改变。

  彝族阿婆马海阿牛的二儿子海来伍且:中国上下几千年以来头一次,以这样大规模的形式对广大的社会底层群众进行这么大幅度的帮扶,我觉得我非常地荣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展这么一项伟大的脱贫攻坚工作。虽然说身体很累,但是我的心里面是很快乐的,因为人生只有在不断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够有价值。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看天下

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