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追梦中国·致情怀】赵红卫,中国速度邂逅一代芳华
来源:央视网 作者:于晓丹 时间:2018-02-18 20:15:44

  央视网消息:从廊坊到北京,铁路运行74公里。1988年,赵红卫要在这段求学路上花费1个多小时。如今,这段探亲路被高铁缩短至21分钟。

  30年,中国铁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30年,进京求学的小姑娘成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30年,赵红卫将最美的芳华献给了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

  厉害了!

  外国高铁列车在中国“齐步走”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开通运行,并于9月实现了350公里/时的全球商业运营高铁最高时速。复兴号上安装使用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正是赵红卫带领团队研发的。

  实现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中国造”,到底有多牛?

  高铁,是世界铁路科技同行角逐的舞台;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更是森严壁垒的核心领域。10多年前,中国研发“和谐号”动车组,引进了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多种型号列车。标准不统一带来了很多麻烦:车上的零部件不能互换,每种车都要有备用车停在车站,每换一种车型司机就要重新学习操作……

  因为赵红卫团队,这样的烦恼一去不复返。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成功完成交会试验。现场科研实验人员在列车上各司其职,坚守各自的试验岗位,当列车速度渐渐降下来后,同事们开始在车厢里互相握手表示祝贺,试验团队中的赵红卫有些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泪水几次奔涌而来却都被她止住了。这一天,中国高铁一举创下两个世界“第一”:拟运营高铁动车组列车第一次跑出时速420公里;她团队设计的控制系统,让两列不同厂家制造的动车组神奇地联挂在了一起,创造了两个厂家动车组重联的国际先例。

  “举个例子,就好比咱俩两个人,谁也不了解谁。它现在要通过一个办法,让两个能齐步走,能读懂‘左手做动作’,就做动作;让‘右手摸头’,就右手摸头。”赵红卫打了个生动的比喻。

  13年前,赵红卫结缘高铁。在与国外高铁公司的谈判中,赵红卫认识到动车组的工作都是基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而中外差距之大让她深受触动。“就好像我们要盖一个高楼大厦,最基础的砖都没有。从那个时候,我们就下定决心要进行整个系统的开发。”

  面对差距,没有惴惴;面对挑战,有充分的自信。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理性与执着,中国知识女性的柔韧与从容,在赵红卫身上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

  赵红卫与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合影(本人供图)

  敢挑战

  一腔热忱许芳华

  1969年,赵红卫生于河北廊坊的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家教严厉,尤其是父亲对她的影响很深。“小时候每次考试卷要家长签字,如果没考100分他都不签字,只能找我妈签。”回过头来,赵红卫很感激家庭对于自己学业和成长的要求,历练了一个科研者坚韧务实、不惧挑战的宝贵品格。

  2010年和谐号CRH380BL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进行科学试验时,赵红卫团队承担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要在3个月时间内,将16辆编组动车组改造成12辆编组动车组,并且试验动车组最高速度。这样的任务,甚至连国外同行也认为不可能。

  在那3个月里,她和团队成员集中攻关,分析可能影响功率发挥的各种因素,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对任务的逐层分解,在试验室的仿真试验,加上全部试验人员在现场的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

  第一次去现场,为了寻找最佳的设备安装位置,她徒手爬上了弧形车顶,任务完成了,腿还在颤抖;

  武广高铁运行实验,只有晚上才可以进行动车组检修。几十晚不眠不休,她写下了一本密密麻麻的“技术手册”;

  在大秦线开展实验,现场条件艰苦,为了少上厕所,她一路上都不敢喝水……成功的那一刻,赵红卫和同事们流泪拥抱。

  “我一路走来,铁科院有一些老专家对我影响是很大的。”赵红卫回忆,“我读硕士时的导师许明树先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他总是亲力亲为。即使退休了,也没有停止学习,有一次我去他家,看到他还在学习C语言编程。”在铁路科研领域,他们对学习永远抱有热情,对研究数据一丝不苟,即使年纪大了去现场试验也毫不含糊……这些都深深感染着她。

  在铁科院院史馆里, 1400多张珍贵照片,400多件藏品,定格了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时刻,也记录了一代代铁路人的真挚情怀。

  回忆建馆时,院里的老专家们几经考虑,最终选了一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做成石刻放在入口的醒目位置:

  “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赵红卫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摄影:李夏)

  时速350公里之后

  “中国速度”还会更快吗?

  高铁技术始于日本、兴于欧洲,如今中国一马当先。十几年时间,从追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高效而辉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2012年,赵红卫多了一个身份——UIC国际铁路联盟机车车辆分委员会数据与通信专业组组长。在这个主要由西方国家组成和把控的联盟中,她是第一位担任专业组组长的亚洲人。

  “在这个组里能够接触到德铁、法铁、意大利铁路,以及很多国外铁路公司的同行专家,共同讨论技术的发展方向”,赵红卫说,她先后主持了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积极代表中国发声。

  有人问,时速350公里之后,中国高铁还会更快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支撑“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研发时速400公里的互联互通变轨距的高速动车组。也许在不久的某一天,人们将从北京乘坐这趟列车到达西班牙马德里。目前中国高速列车时速是350公里,航空的时速是800公里,在350公里到800公里的速度空白里该怎么办?中国高铁正在研制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

  但是,中国高铁追求的已不仅是速度。

  “高铁动车组下一步要朝着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采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降耗是我们的研发目标。”赵红卫透露,现在她们团队的工作都是在围绕绿色智能展开。比如,在车上增加更多的传感器测点,能够做到自动感知自动诊断自动决策,使动车组更加智能化,为旅行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乘车运行环境。

  “现在地铁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预计2022年冬奥会,百姓也能坐上自动驾驶,有人值守的高铁了!”

  赵红卫在实验室(摄影:李夏)

  另一种榜样

  复兴号之外的赵红卫

  一次国产化软件装车,赵红卫在京津线上添乘,往返15次,都没有回廊坊的家。母亲笑着调侃她,“你比大禹还厉害呢!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你15趟也不回来看一看。”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或许是每一个女科研工作者都会面对的问题。

  赵红卫的儿子读高三。前不久,学校举办18岁成人礼,要求家长和孩子给对方写一封信。“我打草稿用了一个小时,觉得这事比较隆重,又用小楷给他抄了2个小时。”儿子的回信令她意外。

  “他写道,每天看到妈妈下了班好像没有劲儿再干别的,那个疲劳的样子,让我觉得干什么事一定要忘我地付出,才会有成绩。”赵红卫惊讶于儿子的成长,在自己心里他还是一个孩子,却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另一面,她也愧疚,“别的妈妈应该更多的是照顾孩子,而我只是儿子的参照物。心里有点不平衡,不过很欣慰,儿子很独立。”

  “想对18岁的自己说什么?”笔者因循而至,不禁好奇。

  她发来一句话:

  “你今天的任何努力都是有意义的,愿你不负青春韶华”。(文/于晓丹视频拍摄/李夏杨兆荃韩雪)

  赵红卫在实验室观看高铁3D演示效果(摄影:李夏)

  “他写道,每天看到妈妈下了班好像没有劲儿再干别的,那个疲劳的样子,让我觉得干什么事一定要忘我地付出,才会有成绩。”赵红卫惊讶于儿子的成长,在自己心里他还是一个孩子,却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另一面,她也愧疚,“别的妈妈应该更多的是照顾孩子,而我只是儿子的参照物。心里有点不平衡,不过很欣慰,儿子很独立。”

  赵红卫用小楷写给儿子18岁的信(本人供图)

  “想对18岁的自己说什么?”笔者因循而至,不禁好奇。

  她发来一句话:

  “你今天的任何努力都是有意义的,愿你不负青春韶华”。(文/于晓丹 视频拍摄/李夏 杨兆荃 韩雪)

责任编辑:邱苗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