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看两会| 三个事例折射出的海南改革发展观

  三个事例折射出的海南改革发展观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郭嘉轩

  30年前,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在同一天诞生,改革成为海南的先天基因。连日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海南代表团的审议和团组开放活动中,我省主要领导用几个生动的事例,直观地阐述了新时代海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秉持的发展观,值得我们用心体味,深入理解。

  改革需要痛下决心!在海南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上,刘赐贵代表和沈晓明代表在回答有关房地产的提问时,不约而同地用到“壮士断腕的决心”这句话。之所以用这句话,是因为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对海南来说“会很痛、会出血、会很难”,不下大的决心不容易做到。

  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对财政收入、GDP和投资有暂时的影响,但海南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不能外面想要多少房子我们就建多少。从去年以来,海南陆续出台了八个方面的配套措施,以此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通过对房地产行业实施控量提质,通过大力推进十二个重点产业,海南正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彻底改变“房地产加工厂”的状况,力求实现“居民保障性需求由政府来保障,改善性需求由市场来调节,投资性需求靠制度来限制”。

  改革需要创新思维!沈晓明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点赞前不久成功举办的三亚国际音乐节,称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面教材”:

  一场为期三天的音乐节,吸引了国内外7万名观众前来“打卡”,拉动本地消费近5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有效提升了海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但主办方却没要政府一分钱一寸地,完全是“无中生有、有中出新”,通过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获得市场认可。

  这个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例子,充分说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实始终贯穿于改革全过程。“无中生有”就是积极培育新动能,“有中生新”就是大力打造新业态。只有创新思维,海南才能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文章。

  改革需要拓宽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消费和经济领域,在科教文卫各个领域,都应大胆探索。

  据统计,2016年全中国有60万人以就医为主要目的出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人民群众对高端医疗服务的蓬勃需求。而国家批准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是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海南康养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做法。通过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卫资源供给,首先吸引原本出国购买服务的群众到博鳌就医康养,进而逐步以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和康养旅游服务,吸引海外游客,以此带动提升海南服务业发展。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难得的改革发展机遇,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时代的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三大愿景”也不会自动实现。要实现经济社会各方面高质量发展,海南必须以更大的气魄推进改革,全省干部群众更要不忘初心,凝聚共识、心存定力,奋力前行!

  这个春天,海南三十而立!这个新时代,改革再出发!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