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作为“党章神秘守护人”,他的人生究竟有多传奇?

来源: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时间:2018-04-10 21:27:20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曾问及馆内珍藏的1920年9月版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来历。它是由中共早期党员张人亚的父亲在为张人亚假造的衣冠冢中保存下来的。同时保存在衣冠冢中的还有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等30多件珍贵史料。张人亚是谁?为什么在党史上鲜有记载?为什么他会以如此特殊的方式保护党的文件?神秘守护背后又埋藏着怎样的故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宁波北仑广电中心联合制作的连续报道《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今天推出第二集:神秘守护。

  我是记者曹美丽,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张人亚家的老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院子。院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张人亚家是西边的一户,上下两层,每层两间。从正门进入,沿着破旧的木楼梯走上二楼,低矮的西厢房是张人亚曾经住过的地方。一层的一间被辟为“张人亚事迹陈列室”,如今还住在老宅的侄子张志成被聘为陈列室的文保员,闲暇时在院子种种花草、晒晒鱼干,关于叔父张人亚他知之甚少。

张人亚故居二楼陈列室

  “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去上海,十块十块带进来,邻居么事分点开,嘎好老公阿里找……”这首宁波民谣唱的是:满怀期待去上海,风风光光回家来。别人或许如此,张人亚则不是。1927年那个冬天,他从上海回来,是悄无声息地从后门溜进来的。

  张人亚的另一个侄子张时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张人亚的下落,他记得母亲回忆过,1927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看见离家多年的张人亚悄悄回来了。

  这时的中国,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原研究室主任王菊如一直都无法想象,张人亚是怎样突破封锁检查,安全地将这么多资料带到宁波的。“1927年那个政治气候,你可以走动?在码头马上给你抓住。宁波的白色恐怖是最严重的一个地区,不比上海差。”

张人亚雕像

  我迫切想要找寻这个答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想到了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受我党早期中共中央秘书处负责人黄玠然的回忆录启发。黄玠然回忆说,在白色恐怖时期,地下党要想尽办法应付国民党的盘查。其中,陈云同志别具一格,把文件放在胡琴内。因为上海的琴师都有将胡琴藏在身上的习惯,设卡士兵一般不会去查。可是,胡琴这么小,张人亚保管的资料有36件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书籍,那得带多少胡琴呢?

  第二种可能,我想到了当时担任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长的李征五。霞浦街道党工委书记胡斌曾在一张旧报纸中,发现了张人亚与他的交集。“宁波帮里其中有一个叫李征五的人,是上海大亨里面的第一个。杜月笙是他的孙辈,黄金荣是他的子辈。张人亚在组织工人大罢工的时候,最后是28天。为什么是28天?后来没搞下去了呢?因为大家一起做工作,坐下来谈,我也是宁波人,你也是宁波人,工资涨了,还有什么要求,也给你实现了。”

  由张人亚牵头、震惊中外的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罢工都是李征五出面调停的。两人又是老乡,张人亚会不会求助于他?

  李征五:人亚阿弟,你也遇到麻烦了?

  张人亚:阿哥,我弟静茂这次被抓,全是因为我办的《平民日报》。虽然多亏了阿哥你的同乡会大力帮助被放了出来,可是国民党肯定对我起疑心了。

  李征五:你在上海做事高调,还是赶紧避避风声吧。

  张人亚:所以啊,就想请阿哥帮我离开上海。

  李征五:去哪里?

  张人亚:宁波老家。

  李征五:你疯了!那里的风声不比上海这里松。

  张人亚:霞浦乡下,应该好点吧?再说,我离家多年,也想念家里阿爸了。

  李征五:好吧,我就派人送你到十六铺码头上船,到了穿山再趁夜色回家,路上千万要注意安全!

  张人亚:阿哥,谢谢你了。

张人亚故居正门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开始了对共产党的疯狂杀戮。这时身边带着共产党的绝密文件,无异于带着一颗定时炸弹。张人亚为什么会想到让自己的老父亲来保管这些资料呢?张时华曾经听父亲张静茂讲,“他(张人亚)知道这些东西肯定有用,他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他就想到他父亲,因为他每次回去都会跟他父亲讲在上海怎么搞,他父亲都赞成。他父亲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说这样好啊。”

  当父亲张爵谦看到儿子突然归来,还带回来一包棘手的资料,惊喜的同时,恐怕更多是忧虑。一直默默支持儿子事业的他,面对这样事关生死的抉择,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

  张父:泉儿,我听说静茂刚刚被抓了,是不是跟你有关?

  张人亚:是。

  张父:你带回的这些是不是要掉脑袋的东西?

  张人亚:是。

  张父:赶紧烧了吧?

  张人亚:这些可是珍贵的文件,比我的命还重要啊。

  张父:你不会还要随身带着吧?

  张人亚:不,现在外面到处都在抓人。

  张父:泉儿,把东西留下吧,阿爸替你保存。

  张人亚:阿爸,你不怕吗?

  张父:怕,当然怕了!你和你弟在上海,阿爸没有一天不担心受怕的。阿爸也一把岁数了,就怕你们有个意外啊。

  张人亚:(落泪)儿子不孝,让阿爸受累……

  张父:可是阿爸知道,你做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天下穷苦人做的大事,阿爸不能反对你,阿爸拎得清……

  张人亚:(心声)原谅我,阿爸,此生我已跟定共产党,革命成功儿再回来!

  收下材料后,张爵谦连夜将它们埋在了离家不远处的菜园里。菜园里停放着张人亚过世的妻子顾玉娥的棺材。霞浦当地有个风俗:先过世的女子不能单独下葬,需等丈夫过世后才能一同埋入坟墓。

  几天后,张爵谦伤心地对邻居说,上海大革命死了这么多人,他的泉儿恐怕也不在了。很快,长山岗的半山腰,砌起了一座坟。只是,除了张爵谦老人,没有人知道,这座衣冠冢里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他(张爵谦)知道这个事情又重要又危险,所以没跟任何人讲。闷在心里,就闷了二十多年。一个人有一件事,闷了二十多年,你去闷闷看。”说起这段往事,张时华对自己的祖父张爵谦充满了钦佩。的确,能想出这样出人意料的方法且半生守口如瓶,足以见老人是何等的心思缜密。但有个疑问在我心里盘旋许久:如果张爵谦等不到新中国成立的那天就撒手人寰,这些绝密文件会不会永远就尘封在衣冠冢里?

  “他就是专心专意,把这个东西一定要保存好。我哥哥讲,他身体好,憋着这口气,解放以后身体就不好了,五六年就过世了。”张时华说。

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的党章学堂,展示着张人亚的生平、事迹。

  张人亚家老宅一楼的卧室,是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生前住过的。床头挂着一幅长达1米4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多到数不清。张时华说这幅照片也是伯父张人亚1927年带回家的,祖父觉得照片没有危险,便一直挂在床头,直到1956年去世。1960年,照片原件被家人上交给一大会址纪念馆。

  这张“巨幅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1913年,15岁的张人亚离开家乡到上海当学徒,到1927年带回这些珍贵材料,在上海的14年里张人亚究竟经历了什么?下一站,一起到上海寻找答案。

 
责任编辑:邓丽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