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景区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 讲好海南本土特色故事

  海口火山口景区举办农旅嘉年华,吸引了众多游客。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海南已将其写进《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表明要加快旅游业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互联网产业、文化体育业、医疗健康业、金融业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要提升文化旅游氛围。深入挖掘海南特色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以多种可视化方式展现、打造第一印象区和城市印象街区,提高城市门户形象。新时代,如何用文化为海南全域旅游注入新的灵魂,让海南景区焕发新的生机,讲好“海南故事”,已成为各方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南海网记者4月11日就此采访了多名专家学者。

  海口火山口景区举办农旅嘉年华。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景区+文化 优化旅游产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海南一批市场热点的特色品牌景区,正是由于抓住了文化,让景区拥有了可以持续发展的“魂”。如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依托火山资源,深挖千年火山石文化,打造地址科普馆,创建火山农耕文化节等,让景区更加精细化,成为青少年宜学宜游的好去去;呀诺达景区将热带雨林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让游客在体验海南生态美景、雨林奇观的同时,感受海南热情、友善和独特人文魅力;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始终致力于海南黎苗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民族文化的弘扬,《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示海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景区内还展示了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已成为备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民族民俗景区。

  《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示海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旅游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景区不能依靠舶来品发展,只有讲好海南故事,才能得到游客的认可。”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表示,景区作为本地文化的载体、窗口,一定要增加游客的体验,要从之前的纯观光转变为“好看、好玩”,有更好的体验来吸引游客。

  “目前,深度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只有将景区打造成为复合型景区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文化应该融入到旅游中,不能简单的相加,依托海南本地文化特色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王健生说。

  “做旅游其实就是做文化,没有文化的景区是没有价值的。”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负责人郭文旭说,近年来,火山口不断深挖火山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的火山文化节,让更多的人了解火山文化,爱上海口火山公园。

  槟榔谷景区内表演的黎锦技艺。南海网记者姚少龙摄

  用文化打造旅游特色

  “美丽的风景等自然资源可让一座城市发展旅游业,但只能引来新客,却难以留住老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赵全鹏认为,发展旅游业离不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基本要素,做旅游就要做特色,做特色就要做文化。

  “旅游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而是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景区不能单单地只看重经济收入,更好看到现阶段游客的需求。要从标准化或模式化转变为本土特色化,不能千篇一律,要形成文化差异,才能吸引游客。”赵全鹏说。他表示,海南应该深度挖掘红色旅游、热带农业旅游、海洋旅游等,要将旅游更加精细化,旅游产品专一化,不能笼统的发展。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4月1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姚少龙)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