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放电工”刘建兵:我从未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儿
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晓蕾 时间:2018-04-16 17:36:42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央广网衡阳4月16日消息(记者王晓蕾)刘建兵面容白净,带着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初次见面完全不像是一个在一线车间“摸爬滚打”了15年的“老师傅”。

  刘建兵是富士康科技集团衡阳塑模一部放电加工课的一线工人,主要负责手机、数码产品等量产产品的模具制作。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而放电加工,是模具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使正负带电体无限靠近,利用瞬间产生的10000摄氏度高温,将材料加工成型。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刘建兵在2016年获得“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我没有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儿,只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而已”,每当人说起这些荣誉,他总是这样说着。

  刘建兵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线工人并不是机械地重复”

  来到车间内顶针加工自动生产线,记者注意到机器旁都贴着一张温度标准表,上面密密麻麻地纪录着不同材料的升温时间、退火时间和硬度。“这里面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我们创新团队一个一个测试出来的”,刘建兵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到。

  模具顶针是塑料模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应用于在模具中顶出做好的产品。顶针每年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之前刘建兵的团队就接到了一笔制作百万个模具顶针的单子。但是依照当年生产线的效率,平均每生产一个顶针需要11分钟,效率极低。

  刘建兵向记者展示车间生产线

  团队看着积压在现场的订单心里发愁,“这样下去肯定行不通”。如何能提高效率,按时按质的完成任务?那段时间,“改革创新”成了团队里每天都在讨论的话题。

  制作顶针的关键一点在温度,如何把顶针头迅速加热到合适温度,塑形后再退火到标准硬度是革新核心所在。但温度不好控制,超过1000度,塑形时很容易爆掉;低于800度,就不能塑形到位。退火时,温度降的太低,硬度过硬,不好进行后面的磨制;温度高,达不到标准硬度。

  “试了多少次都不记得了,就是一直在做”,调试温度的半年里,刘建兵和同事一直泡在车间,“我们就是认死理儿,非要把这个做好才行”。

  对顶针制造工序的改进花了整个团队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加工的时间由原来的11分钟缩短到了2分钟,自动化生产线只需要5个人就可以完成。

  “琢磨”是刘建兵在接受采访时最常说的一个词。如何达到更高的要求、创造出新的技术;如何在原有低效率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如何把数控设备的能量发挥到最大。刘建兵说一线工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只是简单、机械的进行劳动。

  “创未有之新术,新已有之创造”这是刘建兵的朋友圈签名,他说机器和人一样都是活的,要不断地寻求变化和创新。

  从“学霸”学生到“学霸”老师

  带着黑框眼镜的刘建兵总被同厂的工人们说有股子“学生气”,“学霸”的称号更是从他加入富士康昆山培训中心就被同事传开了。

  “当初大家都觉得做车间工人会看图、操作就行了,下课后大家都约着一起出去玩,只有他老是在那儿看书”,当年跟刘建兵一起培训的同事对记者说到。

  刘建兵与同事讨论业务

  “当时几百人一起培训,真的很怕被淘汰下来,所以学得比在学校时还认真。”

  毕业当天,就在同期学员解脱般地把培训书本丢在垃圾桶时,刘建兵则把它们都摞在了生产线一角。“总会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拿出来看看”。

  很快这些书就派上了用场。入职后,车间生产线上的数控程序与培训时有很大差异,并且整个程序都是英文。“一下子就蒙了”,刘建兵说开始那几天根本睡不着觉,左手抱着专业书籍,右手拿着牛津字典,在机器旁一个词一个词对照着学习。

  2008年,刘建兵通过集团机加技委会考核认证,取得了集团讲师资格证,开始对厂内员工进行ProE软体培训授课,并编写了《ProE电极设计》教材,填补了该书在集团机加技委会的空白。从“学生”到“老师”,刘建兵还是那个当年的“学霸”,他总是说,没有可持续的学习,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

  刘建兵操作数控设备

  “从未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

  刘建兵所在的SHZBG产品事业群中文名是“鸿超准”,他说模具制造拼的就是精准,“很多情况下,模具的误差度都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内”。

  2010年,某品牌电脑的密封圈要求整体电极放电加工完后面粗度要达到9#,这要求做出来的模具是绝对的镜面,因工位的特殊性,在高倍数放大镜下看不能有一点不同的波纹和瑕疵。当时,这一要求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品质要求。

  连续几个礼拜,为了达到客户要求的“镜面”,刘建兵和团队尝试了几十种方法,实验了几十次,最终通过改变电极设计方法与电极加工路径完成了这一任务。

  刘建兵和创新工作室的同事们

  订单要求超过现有做工品质标准的事情在刘建兵的工作中很常见,在他手中提交改善的提案项目超过100多个,“我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而已”。

  在刘建兵看来,工匠精神在于专注。“不求干大事儿,只求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扎实,想尽办法做好做细做到极致”。

责任编辑:邱苗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