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印记 奋进历程
一张照片辉映一段光辉岁月,一截底片印刻一段奋进历程。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诞生了。30年来,海南人民在中央的关怀下,用拼搏实干、奋发图强的心血和汗水,绘梦、寻梦、织梦、追梦……
谁持彩笔书神奇,日出南海万里红。在30年的发展长卷上,海南以拼搏凝墨,以实干运笔,一幅幅精美的特区建设佳作挥毫而出——
1988年
图为4月14日《海南日报》刊登的海南建省消息。
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把海南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地区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89年
1月9日,海口马村电厂一期工程2×5万千瓦的第二台机组并网,1月26日正式投产发电。自此,海南电力翻过了没有大容量火力发电的那一页,使海南改善投资环境、大规模开发建设成为可能。
1990年
8月23日,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炬南端点火仪式在三亚隆重举行。彼时的三亚南端点火台,作为亚运会火炬传递点火仪式举办地之一,倾注了海南全省人民的热情和关注。
1991年
5月27日,海南省政府颁发《海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暂行办法》《海南省股份制企业内部发行股票试行办法》,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全面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海南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海南首家进行股份制规范化改制并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1992年
1月1日海南率先实行省级统筹的社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4月3日,海南举办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这是海南统一组织、群众参与、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椰子节以海南椰文化和黎族、苗族“三月三”民俗为主要特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南最有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
1993年
4月7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率先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办法规定,凡在海南省设立的企业开业注册、变更注册、注销登记等都可直接到工商部门登记。
9月9日,洋浦经济开发区正式封关运作。该开发区占地30平方公里,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当时中国惟一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4年
1月1日,《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取消岛内公路上所有收费关卡,将公路养路费、道路通行费等合并为“燃油附加费”。这是海南率先在全国实行“一脚油门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
1995年
5月29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海南经济特区企业国有资产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方式采取“委托运营制”和“授权管理制”。
12月1日,’95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海口隆重开幕。这是当年旅游业刚发展起来的海南,难得一遇的旅游业盛会。
1996年
1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政府主办的“’96中国度假休闲游重点在海南”开幕式在三亚亚龙湾举行。从此“椰风海韵醉游人,休闲度假在海南”的口号为国人所熟知。
1997年
1月9日,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安装我国第一套大颗粒尿素装置的海南天然气化肥厂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大化肥,成为海南新型工业的一张“名片”。
1998年
11月13日,’98(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开幕。随后,冬交会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连续举行19届,成为国际性的热带农产品交易会。
1999年
5月24日,海口美兰机场正式运营,由此揭开了美兰机场发展新篇章,也开创了海南航空业发展的新纪元。
7月30日,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它标志着海南生态省建设拉开序幕,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2000年
10月31日,海南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1个国家持普通护照、5人以上的旅游团队,在海南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实行免办签证入境。落地签证有力推动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2001年
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博鳌隆重举行。第二年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万泉河畔开幕。自此以后,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成为亚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2002年
12月20日,海南马自达斥资2.5亿元兴建的总装厂正式投产,年总装能力从5万辆提升到8万辆,标志着海南汽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3年
海南成为全国少有的非典无疫区,适时提出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建设一流人居环境,把海南建成名副其实的健康岛。“健康岛”成为抗击非典后海南发展的一块金色招牌。
3月24日,中国民航总局批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海南开展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试点工作。海南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开放部分航权的试点省。
2004年
4月1日,粤海铁路西环线暨全线建成投产;12月5日,粤海铁路客运开通,我国铁路史上首对跨海旅客列车正式开行。
2005年
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杂费、课本费,还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11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三亚亚龙湾开幕。来自中外电影业界的电影人、媒体记者及社会各界嘉宾约千人出席了电影节开幕盛会。
2006年
11月10日,首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海南拉开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环岛赛已成为海南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体育赛事,是面向世界宣传和推介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2007年
9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洋浦保税港区。这是我国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之后,设立的第四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在华南地区设立的首个保税港区。
2008年
5月4日,北京奥运火炬境内首传活动在三亚举行。
2009年
9月14日,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破土动工,标志着我国新建航天发射场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10月,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基本竣工。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12月31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图为在海南旅游的外国游客。
2010年
12月30日,被誉为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的东环高速铁路正式开通。海南由此迎来高铁时代。
2011年
4月20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实施首日,众多游客迫不及待地涌入中免集团三亚免税店内,争相选购免税商品。
2012年
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三沙市首府所在地永兴岛举行。三沙市的设立,标志着海南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3年
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量身定做了9项含金量极高的特殊政策。海南由此开启了“博鳌亚洲论坛的第二乐章”。
2014年
12月2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十六条意见》,实行“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实行网上登记、企业注册官制度、全面取消工商所有收费——海南商事制度改革全国领先。图为儋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发放首张“三证合一”证照。
2015年
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图为海口西海岸建设新貌。
2016年
6月25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文昌首飞成功。这是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
2017年
4月25日,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大会号召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努力实现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
总策划| 郭志民 任小东 华晓东 吴泽明 翁朝健 林绍炜
执行策划| 曹健 黄娟 程旺 吴卓 李英挺 朱和春 董纯进 张成林
主编| 丁静 傅人意 林容宇 蔡佳倩 罗安明
美编| 杨薇 张昕 陈海冰 孙发强 王凤龙
图片| 新华社 海南日报社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