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新规施行3天了,海口快递小哥、市民都有话说

  《快递暂行条例》施行3天

  快递哥市民有话说

  有的小哥吐槽快递效率降低 有的网购族吐槽快递电话没完没了

  快件直放柜和联系你送上门 你站哪边?

  自5月1日起,《快递暂行条例》开始施行。按照要求,快递员在未经收件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快件放入自提柜属违规。3天以来,有快递小哥吐槽效率降低送不过来,也有市民吐槽一天接了4个快件的电话很受骚扰。关于收送快件一定要先打电话,你怎么看?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子遥文/图

快递员在自提柜前投放快件。

  心累

  以前9点就能送完货 现在送到中午才算完

  上午11点,负责海口秀英区美华路片区的某快递公司送件小哥小陈拖着沉重的步伐,将电动车停在一小区门口,随后他掏出手机,按照快件上的收件人电话挨个打了过去。

  “您好,您有个快递,请问在家吗?”“您好,不在家的话,快递能放自提柜吗?”……6通电话打完后,小陈快速地将2个包裹放入了自提柜,随后挨个将快递送上楼。

  “今天一共就100件左右,这数量以前我9点前就能送完,现在得拖到中午才能忙完。”小陈称,自《条例》施行以来,分发点要求快递员每个快件都要先打电话向收件人确认,按照收件人在家与否选择送上门或自提柜投放。“现在不少同行都说送件效率慢了,要是遇上‘双十一’每个快件都要先打电话确认,保准要积压爆仓。”小陈吐槽道。

  在世贸南路一家快递公司分发点内,快递员小伍称,不少收件人并不喜欢快递员来电。“有的压低声说在开会,有的直接要求以后他的快件都不要来电,直接放柜里。”小伍表示,送件效率低了会直接影响每月的工资收入。

  不少快递员表示,假设以前一天能派150件快件,每月能拿到4500元左右,但是《条例》要求每个快件都要电话确认,派件效率会受影响。由于增多了上楼送件,送货电动车的停放和车上快件的保管问题,这都让快递员头疼不已。

  烦恼

  一天4个快递小哥来电 重复回答“放自提柜就行”

  家住海口市秀英区的孙女士是一名网购达人,平日里,她都喜欢在晚饭后下楼散步时顺道将小区门口自提柜里的快递取出,而在2日上午,她一共接了4个快递小哥的电话,这也让上班中的她烦躁不已。

  “一上午重复了四遍:放自提柜就行。”孙女士称,她理解《条例》中要求“派件应先与收件人联系”是对快件负责,但是多数快件并不贵重,只要能及时送达就行。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有人觉得“投件前先联系”有些多此一举,但多数人还是支持这一行为。海口市民吴多成认为,只要人在家,快件送上门也是件好事。家住秀英区金福路的市民刘恒则表示,快件送上门是对快件负责,一旦快件有破损之类的问题,作为收件人也好直接要求退换。“很多快递小哥还是为了图方便才会把快件直接放自提柜里,但是只要时间允许,还是应该直接送上门。”

  应对

  快递企业加强员工培训 更希望员工能送件上门

  顺丰速运海南区公共事务部总经理李晟哲表示,在《条例》出台之前,该公司就已对送件流程有严格的管理标准,要求派件员必须先联系客户,按照客户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投放。

  “派件员每年有20分的行政分,派件员因投件未先联系收件人而遭到投诉会扣分;如果20分行政分被扣光,我们会辞退这名员工。”李晟哲表示,在每天的入仓派件前,各点都会以早会的形式要求员工注意规范派件行为,做到“先联系后派件”。

  京东华南区公关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京东物流配送规则有一个部分为“终端六杜绝”,其中明确规定严禁未经客户允许私自转投自提柜和便民点。在《条例》施行后,京东方面进行了全员培训,强化送货上门行为规范。

  “我们跟快递自提柜企业也是有协议的,每投放一个快件就会产生相应的费用,这笔费用由我们企业来承担。”申通海口区相关负责人王先生说,从成本角度考虑,多数快递企业并不愿意员工过多使用自提柜。“我们更愿意员工能送件上门,增加用户对我们企业的好感度。”

  解读

  《条例》仍是“暂行” 未来或将继续磨合改进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我省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即邮政快递)总额5.21亿元,同比增长11.86%,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省快递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条例之所以命名为《快递暂行条例》,是为了能阶段性地适应和引导快递行业发展,在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快递量日趋增大的情况下,《暂行条例》后续或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不断适应市场需要。

  申通海口区相关负责人王先生表示,根据目前多数快递企业的操作来看,都是每个快递员固定负责一个片区的收发件业务,快递员对片区各个小区或居民楼人群的生活规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从市场反映来看,多数市民已经普遍接受或认同自提柜代收这一形式,末端磨合已经基本完成。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