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儋州举行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儋州举行

  为传统村落保护探路寻方

定安高林村张岳崧故居。本报记者张杰摄

  海南日报记者尤梦瑜 易宗平

  传统村落怎样才能复兴?如何让“空心村”充实起来?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大背景下,我省传统村落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5月3日至4日,2018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在儋州市那大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围绕“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寻求新形势下古村落的发展方向”主题展开研讨,并赴儋州市多个村庄实地考察,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有效路径。

  据了解,自2012年住建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公布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来,我省目前已经列入“名录”的村落有47个。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我省在2017年又上报65个村落,正在审批之中。

  针对有关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保护的议题以及海南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所面临的现状及未来的挑战,在两天的会期里,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铁匠村样本:记忆+技艺

  一边是古风犹存的铁匠铺,陈列着铁锤、铁砧、风箱等工具,似乎回响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那熊熊炉火映照着几代传人的的历史轨迹。

  一边是用花梨木、椰子壳等雕刻而成的各种造型,那雄姿英发的老鹰、憨态十足的兔子、翩跹起舞的飞天、温润精致的酒杯等手工艺品,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这是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村史馆鲜明的对比图景。2017年,该村吸引了国内外游客3万余人次。

  “我们村经历了‘困境——复兴——困境——复兴’的阶段,祖祖辈辈都靠手艺吃饭。”铁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运扶感慨地说。他介绍,这个村有600多年历史,因位于儋州北门江北岸,且全村姓李,原名北岸李村。由于土地贫瘠,明清时期,村民们外出谋生,习得打铁技艺后,纷纷回村开起了铁匠铺,渐渐地就成了“铁匠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现代工业冲击,铁匠业日趋凋落。不过,拿惯铁锤的村民们没有颓废,再度“走出去”学习手工艺。如今,该村有300多户手工艺作坊,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年销售收入逾3亿元。

  跨越不同阶段,“祖祖辈辈都靠手艺吃饭”已成为铁匠村民的一种“集体意识”。

  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提出,“保护传统村落,政府责无旁贷,但只有依靠民众的文化自觉才能奏效”。

  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认为,儋州铁匠村的故事是一种人文记忆,是一种活态存在,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们走进这种“具体记忆”,正是传统村落生生不息的原生态魅力。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儋州在保护性开发传统村落时,既要保护好老百姓有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又要满足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生活需求。只有当地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富裕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外地人。

铁匠村村民在加工花梨木凉席。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儋州宣言》传递“海南声音”

  作为此次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5月3日发布的《儋州宣言》引人关注。

  《儋州宣言》呼吁,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优秀文化,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制定“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评定标准”和“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条例”。编制规划、完善法规,对村落格局、传统建筑、文物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巷等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切实保护和科学利用。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智库建设,形成以人才为支撑、以专业为先导、以乡贤为骨干、以村民为基础的工作格局,达成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该宣言还就海南传统村落在新时期下的保护与发展发出呼吁:民间文艺专家学者和广大村民要积极行动起来,协助政府,探索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优秀文化的新路径新办法,推动传统村落所荷载的民族文化血脉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走出一条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国道路。

  在这场全国性的论坛上,亮相的不仅仅有主办地儋州的传统村落。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海南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昌赋带着定安县高林村的案例在分论坛中与诸多嘉宾分享。高林村是探花张岳崧故里,多年来当地以此要素推动高林村这一传统村落的保护,祠堂等建筑的重建也让这里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但缺乏相关人才支撑等问题也成为村落保护及发展中的阻碍。张昌赋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专家为村落的“活化”提出更多建议。

  5月3日,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海南)高峰论坛在儋州开幕。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建议海南系统开展传统村落调查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海南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也意味着未来海南的经济社会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为海南传统村落及传统文化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借助一轮新的发展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这些也成为此次与会专家和嘉宾们探讨的热点。

  5月3日,中国社科院教授、琼台复兴计划首席专家张继焦通过他数十年来对家乡海南传统村落的关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从定安县高林村、龙梅村,海口攀丹村、金花村、迈德村,临高县透滩村等剖析海南传统文化村落内核,在他看来,海南的传统村落不但是海南乡土文化生成的土壤,也是海南正统精英文化的基石。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他认为一方面,这可能给海南传统文化带来冲击,但另一方面,这也将是海南传统村落和本土文化的复兴。对此,他建议参照浙江、广西等地,海南应自行设计升级传统村落名单,以此增加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力度。此外,他建议设立一个关于传统村落的大型调研课题,对所有村落的历史遗产与文化资源等,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工作。

  河北邯郸抓住“成语文化”,在其丛台区三陵乡黄窑古村周边打造以乡村聚落、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成语文化为主题,构建以“成语+”为核心特色产业的泛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北京大学教授何文义在“分论坛:传统村落文化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上分享邯郸这一成功案例的经验。如多位专家所言,海南要抓住自身文化核心要素,在自贸区(港)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整合、拓展,走出自己的传统村落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