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讲述陵水“珍珠海岸”30年蜕变记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市县活动日”启动,首场陵水推介

  照片讲述“珍珠海岸”30年蜕变记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成就展“市县活动日”启动仪式暨首场“陵水活动日”专场推介会活动在省博物馆举行。图为结束观展走出展馆的群众。

  海南日报记者林晓君 李艳玫 通讯员陈思国 符宗瀚

  今天,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市县活动日”启动仪式暨首场“陵水活动日”专场推介会在省博物馆举行。本次“陵水活动日”专场推介会持续举办至5月16日。

  嘉宾和观众在观看展览。

  当天,省博物馆门前前来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当中,有长居于此的海口市民,有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还有许许多多在椰城工作的陵水人。凝望一幅幅精美的展板,大家仿佛走入时空隧道,领略“珍珠海岸”的蜕变。

  红色基因深入骨髓

  “这是海南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它就诞生在陵水。”今天下午,烈日当空也抵挡不住群众的热情,在“陵水活动日”展板前,来自广州的游客骆顺君一边观看着眼前的图片,一边向身旁8岁的儿子复述展板上的“陵水故事”。

  聚居着汉、黎、苗等民族的陵水俗称“福地”。然而上世纪1920年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全县稻田五万亩,地主占多半,农民租种田地要担负各种无偿劳役和几十种苛捐杂税。陵水百姓曾为生存而进行过多次悲壮的斗争,却因无正确领导以失败告终。”展板上讲述道。

  90年前,海南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陵水点燃,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参与创建的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广大劳苦大众挣脱压迫,追求平等、祈求幸福的道路。

  1926年9月,陵水县农民运动训练所在琼山会馆开办。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善集临危受命,回海南岛任琼崖特委书记、琼崖军委主席,领导和发动海南人民举行秋收起义,实行土地革命,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同年12月16日,琼崖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火种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红色风暴开始在琼崖大地涌动,从此拉开了琼崖人民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

  参展的工作人员在展示陵水特色农产品。

  参展的工作人员身着民族服饰,向观展群众推介陵水旅游资源。

  “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变化太大了,现在陵水美得像个大城市!就拿椰林镇来说,以前的印象只留在脑海里,哦不对,还有图片里!”站在展板前,65岁的黎月娥激动地说。

  黎月娥阿婆是土生土长的陵水人,退休后来到海口照顾孙子。但黎阿婆总也忘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听说有关于陵水的展览,我肯定要来看看。”

  1987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陵水县,设立陵水黎族自治县,12月31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正式成立。由于历史原因,陵水一直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被列为国定贫困县。

  近年来,陵水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陵水县情后,开始谋划突围改革之路,确立了“做强旅游业、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的“三做一加”发展思路和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两大一高”发展战略。

  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首次破亿、2008年突破2亿、2009年突破3亿元……2017年达到45.74亿元,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陵水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被誉为海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陈元才摄

  昂首上路再发展

  陵水是个被大自然厚爱的旅游天堂,“三湾三岛一山一河、两湖两温泉、一寨一基地”的丰富资源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一般镶嵌在陵水蜿蜒漫长的海岸线上,也铸就了“珍珠海岸,美丽陵水”的美誉。

  30年筚路蓝缕,30年春华秋实,如今的陵水早已不是当年的边陲小县,成为了深受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喜爱的旅游胜地。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陵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陵水接待游客总数439.77万人,同口径增长27.77%,旅游收入29.88亿元,同口径增长40.22%。

  不仅如此,相比30年前,整个陵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医联动改革”获国务院表彰;陵水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荣获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文罗镇坡村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海南十大红色圣地”称号、本号镇大里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称号等。

  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陵水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思路,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陵水打造成为海南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努力成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推动陵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海口5月14日讯)

  “展览+”模式推介

  陵水借成就展推介旅游资源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林晓君 通讯员 符宗瀚 陈思国

  今天,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市县活动日”在省博物馆启动。陵水黎族自治县作为首个展出的市县,于当天举行了“陵水活动日”专场推介会,并通过设置展区向参观者讲述了其30年来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

  成立于1987年12月31日的陵水黎族自治县,经过了30年的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县发展成为海南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从1987年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5亿元到2017年达到149.4亿元,陵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览现场,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串起了一条“时光长廊”,带领观众回顾这30年来陵水所经历的大事件。1927年12月16日,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限时开发、无偿收回、核发换地权益书”盘活了6.78万亩闲置建设用地,解决了有地没钱开发的困难处境;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2011年摘下了“国家级贫困帽”……

  “发展到今天,陵水取得的成就实在不容易。”看完陵水成就展,海口市民何声伟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30年间陵水能够取得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殷切关怀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该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以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

  经济社会显活力,民生生态齐得益。近年来,陵水以“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智慧强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思路,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一系列开拓举措宣示它的活力。

  南海大数据“一院一谷一中心”项目、中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先后落地,在海南率先引进农村淘宝、打造县域互联网产业园、开展光伏扶贫……在陵水成就展的第五个篇章,以“社会进步 文化繁荣”为题,向观众展示该县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一块展区、一场推介会,是陵水一次全面立体的宣传。在“陵水活动日”专场推介会上播放的陵水旅游宣传片,生动介绍了该县的风光、美食、健康、休闲等资源,吸引全场观众观看。随后,陵水旅游委代表结合大屏幕上播放的一幅幅图片,对该县地理区位、环境气候优势及“三湾三岛两湖一山一水”等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进行讲解。

  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非常荣幸陵水能够借助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这一平台,第一个举行“市县活动日”,向外界展示陵水3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及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陵水、关注陵水及关爱陵水,帮助陵水下一步在全岛自贸区(港)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海口5月14日讯)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