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把大国重器送上“C位”,这些幕后大佬有多厉害?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时间:2018-05-25 16:00:10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资料图自深圳新闻网)近日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DCS通用平台——“和睦系统”应用于阳江核电5号机组实现了核电站“神经中枢”中国造使得我国在这一领域终不再受制于人堪称当之无愧的国之骄傲!

  但我们知道

  国人的骄傲,不仅限于此

  还有

  大飞机“C位锻造者——C919

  不断向深海进发的“蛟龙号”

  改善能源供需格局的“煤制油”项目

  提升我国国防实力的隐形战机

  ……

  这些国之重器

  无论在哪里都是最耀眼的主角

  但是

  它们的光彩夺目离不开

  缔造者们夜以继日的付出

  大国重器背后的他们

  是真正的大国荣光!

  特立独行的夜行战士

  

  航空工业沈飞RCS测试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重型战斗机外场整机RCS测试,开创了中国国内飞机隐身性能测试的先河!

  RCS,即雷达散射截面积,是评定和衡量一架隐身飞机最重要的参数之一:RCS指标越低,飞机就越不容易被敌方发现及攻击,其生存和作战能力就越强。  

  航空工业沈飞RCS测试团队

  2017年5月,为配合一型重点飞机定型工作,航空工业沈飞公司启动了RCS测试项目。回忆起当初接到任务时的经历,航空工业沈飞RCS测试团队成员耿莽河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飞机整机隐身性能能力外场测试经验几乎为零,我们压力非常大!”

  在前无古人的领域要开创一条先河,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很快,他们便迎来了第一项挑战——夜测!因为RCS测试试验场建在飞机跑道旁,在白天,跑道的飞行任务比较集中,测试团队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为了赶进度,测试工作一般都是在傍晚或者凌晨开始进行的。对于团队的工作时间,团队成员赵成钢这样比喻,“通常是他们‘上班族’躺下睡觉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当这群“夜行战士”还在适应他们黑白颠倒的工作时间时,第二个挑战接踵而至——“连续加班”!RCS 测试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项目,风速、湿度、雨水、电磁环境等都会造成测试的极度不准确。因此,当团队遇到一个稳定的测试时机,他们必须连续加班把这“可遇不可求”的数据测出来!有一次,为了一个准确的测试结果,团队的所有核心骨干成员连续加班了四天四夜,实在熬不住的就在临时搭起的行军床上面眯一会儿,再接着起来工作。

  ……

  就这样咬紧牙关地苦干,终于,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奋战,当最后一组数据测试完成,并经过分析被认定有效时,队员们所有的疲惫全部化成了喜悦的泪水。这些夜行战士成功了!这不仅仅是航空工业沈飞突破性进展的一大步,更是国家整体国防实力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C919“C位”突破者

  C919的“C”是飞机中的“C位”吗?并不是。因为在全世界民用客机制造领域当中,只有“A”“B”,而没有“C”。“C”的出现表明了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与“A”(空客 Airbus)“B”(波音Boeing)竞争蓝天的决心。

  有了自己的大型客机,按照目前的需求量计算,在未来20年里,我们将节约1200亿美元。此外,大飞机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1架飞机大约能带动近14倍的经济效益!

  胡双钱

  在38.9米长的C919机身中,他负责的是0.02毫米以内的飞机零部件,这些零件的厚度大多只有头发丝厚度的十分之一。哪怕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精细活仍然只能靠手工完成。在从业的37年中,他加工过数十万件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他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航空手艺人”——胡双钱。

  刚入厂的胡双钱曾幸运地参与了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的研制和首飞。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运10项目最终下马,工厂由此进入了一段无活儿可干的艰难期。

  同厂的许多同事都倍感前途渺茫,纷纷奔向了发展势头正旺的民营企业。然而造飞机的梦却一直在胡双钱心中回荡,他最终选择留了下来。做电风扇、做公共汽车的座椅……制造大飞机的手艺用来做这些,旁人看着惋惜,他却暗下决心,让手艺日复一日地精进——

  核准、划线、倒空、去毛、打光、加工成型……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汗水,不为别的,只为了等待那个能够重新为中国飞机梦效力的机会!

  终于,在20多年后,当国家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时,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有了用武之地。在完成重要零件的加工任务时,他从多年经验中总结出“反向验证”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不但确保每个零件、每个步骤都不出差错,更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攻关创新,把国产大飞机打造成真正的艺术品!

  “中国深度”改写者

  2012年6月27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蛟龙号”最大潜水深度7062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未来我们对海底的资源可以进行全面性利用!  

  徐芑南

  2001年年底,得知7000米深海潜水器将要立项时,已经退休近6年的徐芑南立刻回到岗位,为梦想冲刺。

  因为这一刻,他已经等了一辈子。

  此时的徐芑南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只眼睛仅存光感。但在试验现场,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检查设备、交流技术问题、推敲下潜步骤等过程,他都一一参与并给予指导意见,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

  是什么,让这位老院士如此热血沸腾?

  新中国的潜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上世纪六十年代,徐芑南主持与创建了我国最大的深海模拟试验设备群,研究出了潜水器耐压壳稳性试验技术。八十年代,他创造性地为我国自行研制出多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无人、载人,有缆、无缆……一路走来,徐芑南成为公认的中国载人深潜器领路人。

  “我从1992年开始,就在做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的准备工作。我一直希望自己能为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梦做点事,为提升我国的深海勘探能力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说。

  2009年8月,“蛟龙号”第一次下海实验时,已是73岁高龄的徐芑南和大家一同登上母船“向阳红9号”。上船时,他随身携带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装满了行李箱。尽管身体虚弱,但他仍然固执地坚守在船上。

  1000米、5000米、7062米……当人们为蛟龙号的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时,他默默地流下了喜悦的泪水,看着自己的“孩子”顺利下水,他说:“曾经以为这辈子这个梦想实现不了了,但现在却得到了这么好的结果,我无憾了!”

  “卖炭翁”成“卖油郎”  

  2017年12月20日,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实现满负荷运行,圆满实现达产目标。

  我国能源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因此,煤制油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斌

  “出油啦!”2016年12月21日,在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油品A线,黑色的煤炭经过一系列转换过程后,一瓶10升的液体从取样器中捧出,现场的工作人员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太不容易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想到这39个月的辛苦付出,流下了眼泪。这39个月背后凝聚的,是包括黄斌在内的全国科研人员十余年的努力。

  2014年前,神华宁煤还采用的是德国某公司的气化装置。然而当公司发现德国工艺方面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时,却被对方要求支付2700万欧元的修改气化工艺包费用。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黄斌,让他萌发了研发气化炉的想法。

  说干就干!黄斌在气化装置现场一个角落搭起了简易床,每天只睡4个小时。团队成员们也以车间为家,开始了日投煤2200吨干煤粉全套气化技术的研发工作。

  他带领团队先后对气化的关键路径和环节进行了1000多次革新,在无数次“失败了再接着来的”努力中,他们成功将干煤粉气化技术打造成为世界煤气化技术的前沿技术,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宁炉”!

  从“卖炭翁”华丽转身为“卖油郎”,今天,他的团队已获得15项发明专利,为我国在世界煤化工领域赢得了发言权!

  ……

  每一次大国重器的诞生

  都是一次新的技术突破

  一次中国工匠的智慧结晶

  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科研攻关

  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是他们让这些国之重器从无到有

  从追赶到齐跑再到领跑

  这些大国工匠,靠责任与坚守

  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

  梦想变为现实

  在此刻,在未来

  他们正用中国智慧

  书写新的荣光!

责任编辑:王平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