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传承人王书保:这是西沙、南沙渔场的百科全书

  开栏的话

  日前,刚刚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海南五位代表性传承人入选,分别是黎族竹木器乐项目的黄照安、木雕(花瑰艺术)项目的徐日龙、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项目的王照良、晒盐技艺(海盐晒制技艺)项目的谭政、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的王书保。

  古老的技艺,在时间的陈酿中愈发香醇,它们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这块文化的“活化石”,讲述了怎样与众不同的海南故事?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跟着南国都市报记者的视角,去看看这几位海南本土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有哪些“拿手绝活”。

  上能观天象,下可察海况 南海有奇书,险路变通途

  沧海更路

  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传承人王书保:“这是本西沙、南沙渔场的百科全书”

  《南海航道更路经》,又称《更路簿》,它不仅记录了航海线路,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它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

  5月25日,记者来到琼海的千年渔港潭门镇找到了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传承人王书保,听他讲述了爷孙三代人与南海航道更路经的情结。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康 文/图

  南海航道更路经项目传承人王书保

  壹

  代代相传

  凝结几代人的心血

  今年59岁的王书保,12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捕鱼技术,16岁随父亲闯深海,28岁就当上了轮机长。王书保手中的那本《更路簿》,代代相传,凝结着世代在南海谋生的王家几代人的心血。

  记录在《更路簿》的语句,对外人来讲,犹如天书,可对世世代代在南海深耕的渔民来说,这是他们的航海针经。它不仅记录了航海线路,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还有一年12个月海上流水特征的记载,也不乏有风向、暗礁的准确描述,对于那些危险地段还特别标注了航行速度以示提醒。

  王书保说,在他家《更路簿》上,每一代人都会为《更路簿》补充新的信息点。传到王书保手中时,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多条线路,不仅记录着前往西沙、南沙的各条线路,还标注了容易发生海难的海域,甚至更详细地将岛礁附近的南海传统渔场标注出来,可谓是一本西沙、南沙渔场的百科全书。

  贰

  精准导航

  未出现过任何错误

  王书保介绍,根据航速、水流、风速、时间的计算,可以算出航船的实际行驶里程,然后以一更10海里为单位,将行驶距离换算成更数,就可以用《更路簿》的记载导航了。王书保说,他一直用《更路簿》上记载的线路进行导航,没有出现过任何错误。

  1987年秋,王书保驾船前往西沙捕鱼,在航行途中,王书保遇见一艘同向行驶的轮船。第二天上午,当王书保的渔船行至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时,却发现昨天见到的那艘轮船缓慢地朝海南岛方向行驶,觉得蹊跷的王书保通过电台与那艘轮船船长取得了联系。

  轮船的船长告诉王书保,由于定位系统出错,导致轮船偏离了原有航线。

  “一旦定位系统偏航太多,距离目标岛屿太远,在茫茫大海上是用肉眼看不到岛屿的。”王书保说。后来,王书保让自己的渔船为那艘轮船引路,轮船才准确地驶入永兴岛码头。

  叁

  肩负重担

  有困难,找《更路薄》

  在老一辈潭门渔民记忆里,将《更路簿》交给下一代掌舵人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接过《更路簿》,除了接过那艘承载了全家人生计的渔船,还有全船人的生命。

  “懂得《更路簿》,会用罗盘,能辨别方向,是当好船长的必备条件。”王书保说,父亲记录更路薄最初的用意是希望他长大后也当船长,带领乡亲们出海捕捞作业,他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从28岁开始,前几年船小时要带20人左右,后来换大船了,一次就要带近30个渔民兄弟。“作为船长时刻都要小心谨慎,既要保证人船安全,还要根据经验找到最佳海域,捕到更多鱼。”

  “我出海遇到困难了就拿《更路薄》出来,在一年中什么季节、要想去哪个海域,《更路薄》上写的清清楚楚。”王书保说。

  肆

  殷切期盼

  “希望更多人了解它”

  潭门渔民代代传承、代代更新的《更路簿》,在全球定位系统发达的今天,依然具有实用价值,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王书保,更是感觉到《更路簿》在南海文化的重要意义,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更路簿》,更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更路簿》的传承之中。

  2015年11月,在琼海市文化馆主办的《南海航道更路经》传习活动中,作为《更路簿》传承人之一,王书保带领着30名学员驾驶着渔船,从潭门行驶至西沙。那次的航行,他们没有用卫星定位系统,所有的线路定位都是依靠那本祖上传下来的《更路簿》,王书保在船上手把手地教这些年轻人使用罗盘、《更路簿》定位,当渔船安全准确地行驶至西沙群岛时,船上学员无不为这本南海奇书的神奇和王书保精湛的航海技术拍手叫绝。

  王书保表示,尽管自己年近六旬,有条件的话还是愿意带着有意愿学习《更路簿》的学员出海传习,他说:“希望政府在潭门建立固定的传习基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更路簿》,愿意将它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