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行时·励志典型| 谢承锋带头贷款建大棚试种新品种

  昌江昌化镇光田村党支部书记谢承锋带头贷款建大棚试种新品种

  “试验田”种出村民脱贫信心

  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光田村党支部书记谢承锋在辣椒种植大棚内劳作。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海南日报记者刘笑非 通讯员杨耀科

  5月27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带来了三十六七摄氏度的高温。而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光田村靛村的辣椒种植大棚里,温度超过40摄氏度。

  “今年辣椒行情好得很。”光田村党支部书记谢承锋笑着说,大棚里的高温让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往下流,却没遮住脸上的笑容。

  光田村是昌江的辣椒主产地之一,村民都是种植辣椒的好手。去年夏末,由昌化镇科技副镇长刘彤牵线农业科技企业,引入了荷兰瑞克斯旺黄皮尖椒品种,旨在帮助光田村进行产业扶贫。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谢承锋号召村民一起建大棚、种辣椒。不料,当面泼来的“冷水”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满面愁容。

  “村民说,以前投入3000元种一亩辣椒,两年都回不了本;这大棚辣椒一亩得投上万元,没人敢种。”对此,谢承锋自己心里也没底。

  眼看着脱贫机遇摆在眼前,时间一点点流逝,谢承锋急了。他拉着村里的几个党员干部商量,成立了昌江乡裕种养专业合作社,先把这块脱贫“试验田”耕起来。

  “亏了,就当给村里探路,赚了,就拉着村民一起做!”抱着这样的想法,谢承锋和干部们一起贷来30万元资金,租下30亩土地,自己动手搭起大棚来。

  2017年10月,光田村的辣椒大棚终于运作起来了,忙完每天的日常工作,谢承锋一头扎进大棚里,细心呵护辣椒苗的成长。“一开始,有些人觉得我们不过是做做样子,但我自己的钱也投在里面呢,可不敢马虎。”

  冬去春来,棚里的辣椒苗长势良好,亩产8000斤至1万斤,前来收购的客商在大棚里忙得热火朝天,村干部们却依旧对能否赚回亩均万元的投入放不下心。

  “收购结束,一理账目,半年正好回本。”但谢承锋却有些后悔:“当初要是再果断一些,提早一个月完成下苗,今年可能还会有盈余。”

  投入虽大,回本却快,这消息传开后,不少人找到谢承锋表达种植意愿,扩建辣椒大棚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光田村党员干部们带头做起来的脱贫“试验田”,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让本地传统辣椒种植业实现了更新升级。

  “我也要去种辣椒,不仅脱贫,还要致富!”靛村贫困户符永宁说,有谢承锋等党员干部带头,脱贫有信心。

  (本报石碌5月27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