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评论员:“海不厌深”让“乌鹊南飞”成潮流

  “海不厌深”让“乌鹊南飞”成潮流

  评论员观察

  海南日报评论员 饶思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古往今来,人才是定国安邦、经世济民之本。《出师表》中一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更是道尽人才得失关乎国家兴亡的至理。

  治理国家如此,地方发展亦如此。对于海南而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最为关键、最为紧迫的一条就是要抢抓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没有一流人才的支撑,这一切远大目标要实现起来比登天还难。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强调:“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党中央、国务院才要求海南要坚持发挥人才的关键性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大胆创新,使海南成为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为求“海纳百川”,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制高点,省委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后,利用国内外人才对海南发展的良好预期,趁热打铁适时推出“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在落户门槛、创业支持、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人才优待政策,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这一政策,是省委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计划论证出台的。它不仅符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规划要求,也高度契合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其背后既有法理依据,也有一系列配套举措。如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大力发展十二个重点产业、总部经济等,这些都将给引进的人才发展提供大量机会,使海南未来成为人才创新的天堂。可以说,这一政策绝不是为一时利益、为某一行业发展而推出的,而是省委立足于海南当下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全省改革开放全局而筹谋的长远发展之策,充分体现了省委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海南历史伟业的感召、真金白银的补贴、虚位以待的诚意,充分激发了各类人才来琼干事创业的意愿和激情。海南引才政策出台后举国关注,国内外反响强烈。至6月8日短短半个多月时间,我省便累计受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307件,接到来华工作许可咨询496人次;全省公安户政部门已累计受理人才落户申请6000多件,接受户政咨询6万多人次;省政府人才服务热线和政务服务热线累计接到政策咨询电话近7万个;省政府网和省人社厅官网几乎被挤爆……一时间,“乌鹊南飞”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在引才实践中,百万人才只是个形象的说法,我们实际引进的人才可能会远远超过百万,也可能没有达到百万,但不管多少人才,只要是符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需要的,我们就要来者不拒,“敞开大门等你来”。诸多地方的引才实践证明,优秀外来人才的进入,不但不会对本地人才产生挤压,反而会产生“鲶鱼效应”,刺激本地人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和竞争的局面,搅活海南发展的“一池春水”。

  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南在人才引进、培育、储备等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一方面,由于海南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数量较少,使得海南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比较乏力,长期以来人才总量偏少、整体层次较低、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尤为紧缺;另一方面,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比如说地区发展水平的局限、体制机制的障碍、人才引进的待遇缺乏竞争力等等,导致人才引进相对比较困难,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不强等等。人才方面的不足,制约着海南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海南发展的质量,是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必须破除的瓶颈。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为海南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要解决人才短板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我们既要立足于当下,不拘一格大力引进各类人才;也需要我们着眼于长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培育本土人才;还要我们紧紧围绕“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进行政策和制度设计,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只有我们真正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才能真正做到“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当下,又到了“人才大战”白热化的毕业季,一边是各地求才若渴,在争夺人才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边是众多大学毕业生在比较中徘徊,“绕树三匝”不知“何枝可依”。毫无疑问,在这场人才大战中,哪里能“周公吐哺”拿出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政策,哪里就能令天下人才归心。海南,在招揽英才上仍任重道远。

  浩瀚南海,有容乃大;蓬勃海南,倚才而兴。我们相信,30年前的“十万人才下海南”,能创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的恢弘图景,为海南30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如今的“百万人才进海南”,也必将能够让海南大踏步赶上时代,赶超先进,引领高质量发展之风骚,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时代伟业!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日报要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