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海口昌福村办合作社种桑养蚕带村民致富

  海口昌福村办合作社种桑养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荒地种桑树 养蚕吐金丝

  海南日报记者计思佳 特约记者梁崇平 通讯员王聘钊

  6月12日上午,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田地里,绿油油的桑树整齐排列,已经长到1米多高。烈日下,几位村民正在田里忙着采摘桑叶。

  昌福村党支部书记何和铭介绍,去年10月,村党支部发起成立了昌福星光种养专业合作社,整合了200亩撂荒地用于种桑养蚕。现在桑树已经达到养蚕要求,每天都可以采摘用来喂蚕。“最嫩的桑叶可当作绿色蔬菜以每斤8元的价格销售,蚕结茧后每斤可以卖到20元至25元,桑地每年每亩收益在8000元以上。”

  昌福村过去是海口的整村推进贫困村。因村里土地干旱,很难发展种植业,导致村里有不少撂荒地。条件艰苦,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昌福村党支部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寻找能够支撑村里长远发展的产业,村党支部决定外出“取经”。2017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贫困户等5次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考察种桑养蚕技术。

  “我们发现村里曾经的劣势恰恰是种桑养蚕的优势。”何和铭说,桑树就是要在干旱的土地上生长,种下去的桑苗可以割20年,而且能够抗击台风。蚕吃桑叶长大后能结茧,桑葚可以拿来卖钱,还能吸引游客来采摘观光。“总之就是投入小、风险低,产业附加值高。”

  为了引进最优的桑苗品种,党支部又两次前往广东省徐闻县下桥镇信桥村,与当地合作,成功引进品质好、产量高的“283”品种桑树。

  种桑养蚕对于村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昌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包括何和铭在内的7名村党支部委员带头加入,村里的几位乡贤出资150万元帮合作社建起了厂房,打造成了养蚕基地。

  记者在新建的养蚕基地看到,整个基地占地350平方米。工人们先把蚕宝宝从簸箕里转移到基地地面上,撒上石灰给蚕宝宝消毒,接着用桑叶给它们喂食。10万只蚕在地面上蠕动着,“沙沙沙”咬桑叶的声音听得十分清楚。

  “蚕宝宝由我们公司免费提供,半个月后就能结茧。公司直接收购,还能提供种桑养蚕的技术指导。”海南省蚕桑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一帆告诉记者。

  在基地给蚕喂桑叶的符美凤曾是昌福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脱贫后,在政府帮助下,符美凤从银行拿到5000元无息贷款入股到昌福星光种养专业合作社。“现在我每年有入股分红的收入,每天来基地打工也有100多元的工钱,还能就近照顾孩子。现在村里的贫困户都脱贫了,有了桑苗田和养蚕基地,大家的收入肯定越来越高。”

  何和铭介绍,在昌福村,像符美凤一样加入合作社的巩固提升户有23户,共83人。23户贫困户每户获得无息贷款5000元入股合作社。在政府精准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昌福村的29名低保户也踊跃加入。看到合作社发展得好,大致坡镇其他村的187名巩固提升户共729人也入了社。

  “种桑养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合作社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自己办工厂缫丝,对蚕茧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大致坡镇委副书记林芳武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整合土地200多亩,现在贫困户和农户种桑养蚕积极性很高,预计两年内种植桑苗将达到1000亩以上。“我们有信心把种桑养蚕发展成昌福村的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本报海口6月13日讯)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