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对“零就业”贫困家庭实施“一户一策”

  昌江摸准贫困户就业需求,对“零就业”贫困家庭实施“一户一策”

  “就业帮扶,帮到贫困户心坎里”

  6月12日,杨建南(左)在车间内制作编织袋折口。海南日报记者曾毓慧摄

  海南日报记者曾毓慧 特约记者林朱辉 通讯员李德乾 杨耀科

  6月12日上午,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的鑫龙海塑料制品加工车间,一台台机器快速运转,不断发出嗡嗡的响声,与其他工友站在机器设备旁忙着加工制作编织袋不同的是,34岁的杨建南双腿盘曲着坐在高脚凳上,正在神情专注地制作编织袋折口,凳旁还斜放着一根拐杖。

  只见他两手的拇指、食指均戴着橡胶保护膜,将编织袋左右两个边角均匀地往里塞,再对齐、折叠,最后将折口完毕的编织袋整齐叠放,几秒钟之内,制作编织袋折口的这道工序就完成了。“在这干工按绩效领工资,制作一个折口能赚1.7分钱,我刚上岗半个多月,还不太熟练,1天最多能制作2000多个,有些工友手巧,1天能制作8000个以上,每月绩效工资有四五千元。”杨建南说,这周以来他制作折口的手法已经娴熟很多了,估计下个月就可以赶上工友的水平了。

  杨建南是昌江海尾镇新海村人,患有小儿麻痹症,自幼双腿萎缩需要拄拐杖才能行走,妻子同样是残疾人。夫妻两人结婚后育有两个小孩,由于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种的几亩橡胶林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家境一直十分贫寒。

  据悉,该企业主要生产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其他塑料制品,现有在职职工100余人,其中残疾员工32人。目前,共有19名昌江籍残疾员工在厂务工,是当地一家远近闻名的爱心企业。

  “这可是我的第一份稳定工作,我可不能辜负政府的用心帮扶,一定好好干!”5月23日,昌江劳动就业局专车送杨建南到厂里上班,从最基础的编织袋折口岗位做起。一个星期后,在昌江扶贫办的沟通协调下,杨建南的妻子也来到该工厂干起了编织袋折口工。杨建南高兴地告诉记者,厂里专门给他们夫妻俩安排了一间宿舍,周一到周五在工厂安心上班,周末回家,生活很方便。

  “就业帮扶首先要摸准贫困户的就业需求,才能真正帮到贫困户的心坎里。”昌江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5月以来,为解决全县127户“零就业”贫困家庭共212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昌江劳动就业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用人单位分赴全县8个乡镇,将扶贫就业招聘会搬到各个贫困村举行,成效十分明显。此外,昌江还多举措创新就业帮扶机制,力推“招聘进夜校,岗位送上门”模式,在广泛开展入户调查掌握贫困户就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与本地用人企业对接,促进人岗匹配,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尤其是“零就业”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海南银湾美高梅花园酒店、美团外卖等40余家县内外企业先后提供保洁、保安、水电工等工作岗位483个。截至目前,共有1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实现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有31人。

  接下来,昌江将建立健全“零就业”贫困家庭就业信息数据库,对“零就业”贫困家庭实施“一户一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入户招聘等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帮助更多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助推昌江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石碌6月13日电)

责任编辑:张红霞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经济

最新经济市场动态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