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外婆"改"姥姥"?出版社:称谓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

  网络热议的“外婆”与“姥姥”话题,上海教育出版社方面有了说法:是为了落实小学二年级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关于称谓,“外婆”“姥姥”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

  出版社方面指出,有关网络媒体引用的对“姥姥”一词使用的答复,与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无关,是2017年对读者来信反映本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译题翻译方式的回复。

  出版社方面21日深夜“发声”表示,“外”“婆”“姥”三个字都是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外”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中,即在认读“姥”字前,学生已经认读了“外”“婆”两字。

  20日,有网络自媒体发表文章,称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文《打碗碗花》把“外婆”改成了“姥姥”,引发了网络讨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回应称,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的称谓,“外婆”的称谓出现了8处,“姥姥”出现了4处。出版社方面表示,通过此事,我们认识到,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该社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将予以高度关注,并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后续该社将协助教研部门共同做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以准确把握并充分考虑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语习惯。

  上海市教委方面亦表示,上海话是上海地方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汉语方言作为重要的国家语言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和使用价值。

  据介绍,近年来,上海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上海地方语言文化的科学保护和传承工作,如:建设上海话有声资源数据库,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记录、保存上海地方特色语言文化,调查采录上海方言数据,建设开通了展示地方语言资源有声数据、语言地理信息、口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网络平台。结合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创建保护、传承上海话的特色街镇。开展幼儿园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开展上海地方语言文化进校园活动试点等。

  据悉,自2013年起,上海市中心城区安庆幼儿园等24所幼儿园开始试点开展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幼儿园上海话教育体验活动。上海还积极利用市民文化节、家庭文化节、邻里节、国际儿童节等重大节庆和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儿童积极参与沪语经典诵读、优秀沪语童谣征集评选及唱游比赛、小伙伴读书会等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沪语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看天下

读懂中国放眼全球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