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2020年每个区将至少建成1个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

  近日,三亚出台《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10个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各区至少建成1个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培育3家以上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种企,全市建成共享农庄20个,建成崖州区果蔬批发市场,在育才生态区建设1个果蔬交易市场,在天涯区建设1个畜禽批发市场和畜禽肉联屠宰加工配送中心。至2020年,三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万元。

  任务目标

  到2020年,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农业供给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出列贫困村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海南日报宋国强摄)

  抓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兴旺

  1.做精冬季瓜菜产业。稳定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7万亩(含复种),年产量达47万吨以上。到2020年,建立10个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面积3万亩,冬季瓜菜复种指数达30%以上。优化种植结构,打造西部豇豆、青瓜、茄子种植优势区,东部辣椒种植优势区。发展四棱豆、四季豆、黄秋葵、圣女果等高效新品种果蔬,面积达3万亩。

  2.建好“菜篮子”工程。一是抓好常年蔬菜生产。稳定常年蔬菜基地1.85万亩,满足我市餐饮市场、旅游市场需求。到2020年,各区至少建成1个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全市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面积达2000亩。加大补贴力度,对常年蔬菜基地种植进行生产补贴,做好应急补贴(自然灾害和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建立蔬菜自产直销补贴机制,开展自产直销补贴,平抑蔬菜价格。二是抓好畜牧业生产。扶持建设更高标准畜牧业“菜篮子”基地,保障并提高畜禽及其产品供应能力,稳定市场肉、蛋供给。

  3.做强热带水果产业。一是出台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支持芒果、莲雾、红心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产业发展,重点突出芒果产业。二是制定芒果、莲雾等有关采摘、包装的标准,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健康生产,2018年建成标准化示范果园推广面积5000亩,至2020年建成3万亩示范果园。三是鼓励企业引进全自动、半自动等深加工生产线,提升分拣自动化水平,鼓励芒果等热带水果产业开发系列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至2020年,调优42万亩热带果树,三亚将打造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早熟优势区,实现热带水果年产值50亿元以上。

  4.建设国家南繁产业基地。一是推进南繁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10万亩国家南繁基地三亚保护区,1.5万亩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支持南繁育种科技城、南繁国家重点实验室、南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支持推进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建设。二是完善市、区、村三级南繁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基层南繁管理与服务能力;支持市南繁科技院整合资源,把本土南繁综合服务平台做大做强。三是引进和培育南繁市场主体和人才。加快培育本土南繁种业企业,延长南繁产业链。合作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及交易机构等科技服务平台。吸引成熟的企业平台进驻,开展南繁科技国际合作,支持开展南繁国际人才培育。扩大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海南(国际)瓜菜新品种展示会等南繁会展品牌的影响力。至2020年,初步建成南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培育3家以上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种企,引进隆平高科等5家以上种企和科研院所落户三亚,推动南繁成果走向“一带一路”。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1.推动共享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充分结合共享农庄行动和“三亚芒果”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展规划,以我市热带果园、菜园等为基础,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地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等新功能,重点支持海棠湾水稻公园、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等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小鱼温泉、奇幻世界等共享农庄试点。2018年新增5个共享农庄试点,至2020年,建成共享农庄20个,带动2000名农民参与建设;筹建田园综合体4个,外延基地2个,农副产品深加工综合体1个;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

  2.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今年新建6个生态采摘、休闲观光的热带特色型现代果园,全市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11个,举办“芒果采摘嘉年华”年度采摘节。至2020年,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芒果采摘节等将培育成为国内顶级会展品牌。积极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新增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全市共建成5家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3.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集约化加工进行大力支持。

  4.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支持淘宝海南馆、水果岛等电商平台,鼓励电商平台创新模式,促进农村电商全覆盖。至2020年,建成崖州区果蔬批发市场;在育才生态区建设1个果蔬交易市场;在天涯区建设1个畜禽批发市场和畜禽肉联屠宰加工配送中心;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服务站1-3家,培育年销售千万级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3家。

  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

  助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1.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健全“一个中心、三个区域站”检测体系,完善“双认证”检测机构设施,确保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做强“三亚芒果”“三亚莲雾”等公共品牌,培育“三亚豇豆”“三亚甜瓜”等新的公共品牌,扩大“南山寿果”“福返芒果”等企业品牌影响力,形成国内国际知名农业品牌群,建成琼南地区品牌农业营销中心。

  2.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施农业投入品、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回收网点全覆盖。至2020年,全市示范推广生物降解膜1万亩,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20个。

  3.深度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利用设施建设。推广“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污能源化、资源化循环利用。至2020年,创建国家级、省级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小区)10家,年出栏生猪26万头、肉牛1万头、肉羊6万只,家禽300万羽;建成万保实业等3家有机肥和沼气能源综合利用中心,年生产2万吨有机肥。

  4.实施地力提升工程。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秸秆利用产业。至2020年,推广农田土壤改良2万,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率达到85%以上。

  5.创建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强化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发挥农业科技110服务作用,推广“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科技辐射户”服务模式,实现“指尖服务”与“保姆服务”有效对接。实施良种良苗工程,建设5个瓜菜种苗供应基地。鼓励农技人员下基层,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至2020年,全市良种良苗覆盖率达到95%以上,集中育苗比例达到3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推进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建设。建成一批信息化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储存装载配套设施、产后初加工设备,有效降低鲜活农产品出岛出口损耗率,提升品质。

  3.提升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推广机械粉垄等深耕深松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和再入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设立村集体企业,实行市场化经营,实现土地的保值增值。探索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强化农村集体“统”的功能,鼓励采取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至2020年,各区及育才生态区各完成3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海源、斯顿、南鹿等本土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农民加快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做强天锋物流,促进我市农产品销售顺畅,实现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去”。采取土地流转、代管、土地入股等合作模式,推进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户间的利益联结。规范合作社管理,加强财务指导,扩大贷款财政贴息范围。发挥三亚芒果协会等作用,健全完善“三农”服务社会网络。至2020年,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20家;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15家、省级20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10万人以上。

  推进全域小康建设

  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质量放在首位,做好我市现有28户119人贫困人口的减贫工作,对已脱贫人口(含农垦)2241户9959人和已摘帽贫困村(16个整村)进行分类巩固。进一步完善扶贫大数据,适时做好动态调整,扎实做好识别工作,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予以剔除。按照社会公平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富裕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完善“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扶贫政策体系,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推动组织化产业帮扶全覆盖,使脱贫户都有稳定增收产业。抓好技能培训,通过引导转移就业,促进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发挥各级领导、责任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作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深入调查核实底数,探索引入社工扶智,通过奖励、补贴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强脱贫信心,提高“造血功能”。完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加强对扶贫领域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至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迈入小康社会。

  2.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多元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农民增收“十大行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十三五”期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到2020年,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育才生态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3万元、1.80万元、1.91万元、1.91万元、1.43万元,崖州区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育才生态区、天涯区的高峰片区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实现区域内发展相对均衡。至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万元。

  加强依法治农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建设。妥善解决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和纠纷,协助市政府办理农场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诉讼工作,规范化仲裁员和仲裁调解体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加强农资执法。采取农药、化肥抽样检测、违禁成份检测,聘请法律顾问,制作农药安全使用宣传片等事项的实施,达到提高生产种植户的意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农机执法。开展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规范拖拉机的牌证发放,机车的年检等工作,开展全市农机田查路检工作。

  4.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加强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危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行为,保障兽医公共卫生和供应产品安全。

  5.加强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全市农业生产、经营者法制培训,制作横幅,宣传牌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培训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规范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效能。

责任编辑:曾令瑾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