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琼州古港铺前港:海上渔猎 深耕急流

  铺前港

  海上渔猎 深耕急流

  铺前渔民拉网捕鱼。(资料照片)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提起文昌市铺前镇,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铺前马鲛鱼、铺前糟粕醋,这两种特色海产和小吃,让铺前这个名字潜移默化地走进人们心中。

  据正德《琼台志》记载:“铺前港,在文昌县北150里迈犊都……为商舟航集处。”为护卫航船,明朝曾于此设水军营寨。

  从地理方位上看,铺前港是海南最靠北的渔港,这里深耕在琼州海峡急流之上的渔民,也总是认为他们的捕鱼技术最为高超,他们的海产味道最为鲜美。

  港外老街 南洋风情

  从海口去铺前港,在地图上看并不远,可是真正驱车前去,却也不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铺前湾阻断了海口演丰镇与文昌铺前镇。目前铺前跨海大桥正在修建,建成之后,从海口到铺前镇只要半个小时,比现在节省一个小时。

  走进铺前镇,隐隐约约闻到海腥味。偶尔会见一辆“三脚猫”(海南的一种摩托三轮车)拉着四五个泡沫箱子经过,这些就是小镇上的海鲜运输车。寻找铺前港并不难,寻着空气中流淌着的海风味道,穿过一条古老但不算悠长的老街,便到了铺前港码头。

  这条老街叫胜利街,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仅次于海口骑楼老街。静静地站在这里,看着一栋栋历经沧桑、富有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时光仿佛停留在那久远的年代……许多影视剧中的骑楼老街,都在这里取景,海岩剧《五星大饭店》部分情节也在此处取景拍摄。

  老街并不长,大概有四五百米,略成S形。据记载始建于清末1895年,到民国初期已初具规模,目前老街内还有人居住,有糟粕醋小吃店,有传统的理发店,有药店、渔网渔具店。

  六月的海南骄阳似火,中午赶到老街,人影难觅。在老街的中段,见到了一家传统理发店,一位理发师正在给一位老者理发。老店内,既没有空调,也不见风扇,只见两位老者,乍看上去,恍若回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老人介绍,这家店已经开了56年了,父亲当年是镇上最有名的理发师,许多华侨从国外回来,经过舟车劳顿,一下船,暂不回家,先到店里来,理理头发,刮刮胡须,洗头净面之后,才回家去见亲人。父亲走后,便把店传给了他。

  老人介绍,铺前原名叫溪北,因为相对于海口一带来讲,铺前隔着东寨港、铺前港,因隔水相望,在海之北而得名。而铺前之名源自闽南文化。当时的港口居民许多是从福建莆田迁来的。他们选用汉语莆田谐音,初取名铺田,后称为舖前,最后改为铺前。

  “外乡人”深耕急流湾

  属铺前镇的木兰湾,离铺前林梧墟约11公里,4米多宽的水泥路直达海边灯塔。

  木兰湾的木兰角在海南岛地图上标为海南角,从纬度上看是在海南岛陆地的最北端,隔着琼州海峡,对面是广东的雷州半岛。

  木兰角的前方有一个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急水门,流水速度仅次于英国英吉利海峡急水门,此处又称海上瀑布,当地渔民称为鬼门关,有无风三尺浪、风浪滔天之说。

  木兰角及周边海域被当地渔民称为威虎区。之所以称之为威虎区,乃此地之气象、海况和地貌威如虎也。

  威虎区这个窄长的小半岛,伸入琼州海峡,阻住了潮涨潮落时部分潮水的流动。另外来自南海的海水洋流,在海南岛外围一直受着东海岸的阻挡,在广东地区受着广东海岸的阻挡,聚集众多的能量,在琼州海峡这个狭小的出口中,终于得到了释放,因此,海水在不远处形成了巨大的漩涡,波浪滚滚,水流湍急。

  铺前镇的木兰头灯塔。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据铺前港的老渔民讲,急水门是琼北地区船舶出海往大陆,大陆沿海船舶进入北部湾的必经之地。古往今来,航海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在小木帆船航海技术落后的年代,这里常常发生沉船事故。这里不断有船板被海浪冲上岸堆积腐烂而被人们称之为木烂头,后来大家为了好听改名木栏头,再到后来才叫木兰头,然而,也正因为有了如此特殊的海况、气候和地貌,才造就了威虎区不寻常的自然风景,也形成了一个天然渔场。

  为什么铺前渔民一直在深耕急水门这片海域,除了铺前港距离此海域相对较近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解析这个问题,要从海南的移民史开始探究。

  据历史专家考证,海南岛最早的移民,都是从海南岛的西海岸上岛,西海岸儋州东方一带地势平缓,台风较小,上岛的先民最早在西部地区定居耕作。

  铺前一带位于海南岛的最北端,长期受台风侵扰。从福建、岭南一带迁过来的无数先民用生命代价,总结出了木兰湾作业的方式方法,代代相传。

  据铺前一带的老渔民讲,最早来到铺前的一部分渔民是疍家人。疍家人,有着“海上吉普赛人”的别称。如今,在铺前一带,还流传着疍家渔歌。“疍家是海上渔民,漂洋过海到海南;船小人多挤舵内,男女老幼难分开。”年逾古稀的铺前阿婆杨爱香随口唱起的渔歌,记录着当年先祖渡海时的艰辛与苦难。

  渔民唱的白话歌,在广东叫“咸水歌”,是疍家人独有的文化。初到海南,说着一口白话的渔民与当地人甚难交流,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唯有用脱口而出的歌来排解生活的苦闷与思乡的哀愁。

  音乐连接了两群陌生人的心,曾被视作“外乡人”的疍家人开始与铺前人组成家庭,铺前渔民也结合白话与海南方言,唱起属于自己的渔歌,流传至今。

  随着疍家人在铺前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不少漂泊了半辈子的渔民开始走上陆地,但也正是疍家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使得铺前渔民能在急流之中大显身手。

  浪尖上下网 急流中捕鱼

  沿着铺前港码头继续往前走,就是正在建设的跨海大桥,路过大桥就会看到铺前湾的“银沙滩”。沙滩很细、很软,也比较干净,没什么游客,非常僻静。

  铺前中心小学门前往南有一条土路,沿着土路上去,前行约500米就是铺前村委会后港村了。后港村依山面海,春暖夏凉。村里既保存着老旧房舍,也有非常现代的别墅洋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前海边有条林荫道,村民在树荫下乘凉、娱乐、吃饭、织渔网,其乐融融。不远处,一艘艘小渔船静静地漂浮在海面上,海风吹来,清凉如洗,这里犹若一处世外桃源。

  石明军是这里一个地地道道的渔民,对于他来讲,木兰头海域是一个天然渔场,但对不熟悉那里海况的外地渔民,就是鬼门关了。石明军说,如果对木兰头一带的海域、水流和潮水流向不清楚,轻则是开船空去空回,重则船毁人亡。

  关于木兰湾的急流,石明军讲述了一个故事:几年前,岛外一专业打捞船在急水门附近做业,临晚,村民建议其将船开回木兰西湾靠岸抛锚。那天天气晴朗,船员们笑说,他们走遍全国各海域,这里的水能急到哪去。最后村民们只好叮嘱他们把锚抛好,注意安全。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问:昨晚咋样?惊魂未定的船员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急的潮水,谁都不敢睡觉,只要有一条锚岀问题,必将船毁人亡。

  石明军介绍,铺前港渔民作业海域一般都在木兰湾附近海域。几百年来养成的捕捞素养,使铺前的渔民在这里得心应手。海南岛其他地区的渔民,到这里都不适应。因为活动在附近海域,要有丰富的经验,不但驾船技术要高超,而且要学会看水流走向。

  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不同洋流带来的海鲜品种不尽相同,也因为此处流水速度极快,带来大量的海底微生物与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这里形成一个天然渔场。

  渔民认为,急流也使鱼类大量运动,所以造就铺前港海鲜鲜美的特点。在平日,铺前的海鲜价格都要贵一些,到了春节,铺前的马鲛鱼每斤200元左右,马友鱼每斤240元,且可遇不可求。

  相关链接>>

  铺前港与斗柄塔

  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诗绝”王佐在他的《七星排斗》诗中说:“文昌星照珠崖郡,近在东南第几高。”由海南角、七星岭、铺前港铺展开来的这一百多平方公里的铺前是文昌的门户所在。

  在铺前,除了古港、老街还有一座古塔,位于铺前港之外的七星岭上。几百年来,这座古塔就如一盏明灯,指引着铺前港的渔民,出去归来。

  离开铺前港向七星岭方向行驶,沿着山路行大约六七公里左右,车子开始爬山,在一处祠堂处停车走山路。海南六月午后的太阳火热,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过一片松林,又穿过一片灌木丛,在一片开阔地上,我们望见了斗柄塔。

  斗柄塔无论是对于铺前港的渔民、商船,还是对过往此处的远海航行者,都是宝塔。该塔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是海南的建筑艺术瑰宝,也是海南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铺前的老渔民介绍,在没有修建木兰湾灯塔之前,斗柄塔上都有明灯指引,渔民出海,商者航船,都是靠着斗柄塔辨认航向,只要他们看见斗柄塔,就知道离铺前港很近了。

  斗柄塔,位于七星岭最高峰。顾名思义,“七星排斗”意思是此乃“指极之星”。此塔之建,天上北斗,地下七星,珠联璧合。于是,有人称为风水塔、景观塔、镇妖塔……一塔多义,盎然多趣。

  史载倡议建塔者乃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对于王弘诲而言,他非常了解横亘于海岛与内陆之间的琼州海峡。在航运落后时代,每次海峡跨越无疑都是一回生死炼狱。嘉靖三十六年(1557),一场海难使王弘诲终生难忘。那一次,数百儒生葬身海上,护送的官员临高知县杨时连同县印也一同覆没。对此,王弘诲发出了“天下儒生之远而苦者,未有如琼之甚者悲矣”的慨叹,因此王弘诲会同文昌乡贤,致书朝廷,恳请拨款修建一座航海标志塔,居然奏效,成了有史以来海南唯一一座由朝廷拨款修建的古塔。海天之间,突显一塔,此塔乃海南唯一一座海拔最高,视野最宽,塔体最大的海边古塔。

  海南古建筑研究专家阎根齐说,作为标志塔的所在地,铺前港是海南开发较早的渔港与商埠,在海岛航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看来,在“商舟航集处”建标志塔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