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大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汪伟平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获赞

  定安大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汪伟平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获赞:

  “汪书记都这么拼了,我们也不能落后”

  汪伟平(中)入村调查。图片由汪伟平提供

  海南日报记者邓钰 特约记者司玉 通讯员黄荣海

  8月8日,定安县富文镇大里村蘑菇种植基地,朵朵如云般的秀珍菇从菌包冒出。省人社厅驻大里村第一书记汪伟平在引导贫困户仔细观察蘑菇的长势和生长环境的同时,详细地介绍菌包配置、育菇方法、选菇标准等一系列养菇技巧。

  眼前这个两层陈旧小楼的蘑菇种植基地,虽然“其貌不扬”,每年却可以创造二十余万元的集体收益,带动五十余户贫困户就业。

  “蘑菇基地的建设,为我们带来了产业希望。”贫困村民郭元贞回忆,就在两年前,大里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村庄位置偏远,缺乏优势产业。过去,村民多以种植橡胶、槟榔谋生,收入没有保障。此外,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基本没有收入。

  “如何破解‘空壳村’难题,并为村民带来产业希望,是我们最先思考的问题。”汪伟平说,只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发展产业,才能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给大里村找到合适的产业,省人社厅、富文镇和大里村的“两委”干部,多次组成调研团队,到多地学习考察。最终,他们选择了市场需求大、见效快、收益高的秀珍菇种植产业。

  扶贫思路确定后,在省人社厅、富文镇的支持下,大里村先后协调筹集到资金22万元,建设起蘑菇基地,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

  “产业确定了,村民们却仍在观望,因为谁都没接触过这样的产业,很多人不相信能成功。”汪伟平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激发大伙的发展热情,在秀珍菇栽培基地筹备前期,每天带着4名贫困村民到定安南科食用菌栽培基地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并回到村中向其他贫困群众普及种植技术和阐述发展前景。

  这样的努力,贫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汪书记都能为扶贫产业这么拼命了,我们也不能落后。”郭元贞说,不少贫困村民在汪伟平的言传身教中,树立了信心,纷纷加入蘑菇种植合作社中。

  2017年8月蘑菇基地正式投入生产,第一批就产出秀珍菇7000多公斤,净收益2万多元。汪伟平算了一笔账,基地今年预计能产菇16万斤,创收20万元。

  此外,汪伟平还充分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动员村里养殖能人,先后成立了黑猪养殖、黄牛养殖以及黑山羊养殖三个合作社,共纳入大里村和周边村庄108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本报定城8月9日电)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