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问题整改大比武第二观摩团到访三亚

  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大比武第二观摩团到访三亚

  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三亚脱贫村民麦伟能为了让小孩不沉溺于手机游戏,专门给小孩买了乒乓球桌。”8月24日,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整改大比武第二观摩团成员陈清琪感慨地说,麦伟能有了脱贫内生动力后,不仅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还通过经营商店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在三亚,像麦伟能这样的脱贫典型还有许多。

  8月23日,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史贻云率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整改大比武第二观摩团到访三亚。观摩团对三亚天涯区抱前村、台楼村和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和抽查。

  三亚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创新元素的亮点,引起观摩团的兴趣。

  在抱前村,观摩团试坐了村里的公交车。“村里有山有水,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游’啊!”陈清琪说。麦伟能说:“村民们乘坐公交车来来往往,我商店的生意更红火了!”贫困村民黄永战说:“村里有了公交车后,我们可以经常出去走一走,长了见识。”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三亚市共开通农村公交线路20条,行政村通公交率达96%、自然村通公交率达92%。

  社工扶贫是抱前村的又一个亮点。观摩团多位成员一边翻阅社工扶贫的档案材料,一边发问,“有多少名社工参与扶贫?”“社工扶贫的方向是什么?”“社工扶贫有什么效果?”

  “我们有10名社工在天涯区扶贫,为重点贫困户进行心理辅导,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三亚市天涯区友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扶贫项目主管黄燕介绍,目前该服务中心通过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组织村民建立互助小组等方式,针对贫困户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受益村民逾1000人次。在台楼村,患有喉癌的贫困村民黄某强也在该服务中心社工的引导下,一改颓废状态,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成为村里的脱贫典型。

  史贻云认为,社工扶贫是一种超前的扶贫模式,对全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那受村,观摩团参观了百香果产业园。脱贫村民苏其文说:“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摘掉了‘穷帽子’,我也要帮助其他贫困户发家致富。”他把自己从免费培训班上学到的百香果、豇豆种植管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贫困村民苏就能、苏其能,带动他们发展特色产业。此举获得了观摩团的好评。

  扶贫工作既扶志又扶智,激发了贫困户、脱贫户的内生动力。观摩团成员张先云认为,三亚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又细又实,成效明显,涌现出了众多脱贫典型。

  (本报三亚8月24日电)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