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先锋 做好表率
南航海南分公司飞行员杨勇杰累计安全飞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约360圈
20年作风严谨 确保飞行零事故
-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
8月15日,台风“贝碧嘉”在广东登陆,海口大雨瓢泼,琼州海峡轮渡已停航。16日1时,暴雨中,南方航空海南分公司飞行员杨勇杰驾驶满载乘客的飞机前往广州。着陆后4个小时,他又驾驶飞机返回海口。
累计安全飞行1.8万小时,以飞机平均每小时800公里时速计算,共飞行14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约360圈,这是杨勇杰的安全飞行记录。今年43岁的他已在飞行员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了20年。
和很多怀揣“飞行梦”的少年一样,杨勇杰曾认为飞行员是一份潇洒、自由的工作。他入行后才发现,“开飞机”绝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风光的背后除了汗水和付出,更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
1994年,杨勇杰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国家对飞行员的要求比常人想象要高。除了身体各项指标要达标,还要学习飞机构造、空气动力学、航空气象等各种复杂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好的英语交流能力。”杨勇杰说,只有了解飞机运行的原理,才能保证更好地操作,遇到紧急情况能从容应对。
培养安全意识、养成良好飞行作风、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这是杨勇杰多年来总结出的保障安全飞行的经验。他说,无论飞行员有多么高超的技术,保障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这既是对国家、公司、旅客负责,也是对飞行员自身负责。
自律是养成良好飞行作风的前提。“其实飞行员生活非常规律。”杨勇杰说,只要是第二天有飞行任务,他一定要早早休息,保证在航班起飞前3小时出门,提前达到机场对飞机进行细致检查。“虽然检查飞机主要是地面机务人员的责任,但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份保障。”在一次检查中,杨勇杰发现飞机发动机中有金属碎末,和机务人员沟通后及时更换飞机,避免发动机出现损害。
飞行检查单是飞行中机组可以依赖的最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飞行安全的最后保障。“在实际飞行中,忽视检查单可能造成惨痛的事故。”每次飞行过程中,杨勇杰都会要求自己和机组成员都严格按照检查单进行操作,每个步骤操作完后都需要进行检查、核对,做到眼到、手到、口到。
杨勇杰私下特别喜欢看灾难纪录片《空难调查》。这部纪录片介绍了几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重大航空事故,根据驾驶舱通话记录仪、事故报告以及目击者的描述,查找空难事故发生的原因。此外,他还经常收集各个航空公司的空难事故调查报告,并分享给所有同事。“别人的错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警醒,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杨勇杰说。
因工作表现出色,今年杨勇杰收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航“安康杯”先进个人的奖状。虽然杨勇杰总说自己比较“幸运”,飞行20多年从没碰到过突发情况,最严重一次是液压系统故障,因及时启用备用装置并没有影响飞行。但在同事们眼里,“幸运”的背后,是他20年来保持严谨的飞行作风,让可能出现的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随时被安排飞行任务,节假日全部在空中度过……飞行员不仅工作压力大,还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经常不着家,逢年过节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但作为党员,每次有紧急飞行任务,杨勇杰都主动承担,从不推辞。“虽然他有两个孩子,但几乎没有因为家事请过假,多年来从没和家人在一起过春节。”同为南航海南分公司的飞行员苏子淇说。
因觉得飞行员工作压力大且危险,家人曾劝杨勇杰转为地勤人员。“但我喜欢在空中驰骋的感觉,每天从驾驶舱看到的风景非常让人难忘。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把安全记录保持到飞行员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杨勇杰说。(本报海口8月28日讯)
责任编辑:韩慧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