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后到00后 海南人的中秋节有哪些“独家记忆”?

  60后、70后、80后……

  年轮上的中秋节

  从60后到00后,他们的中秋节有什么故事?

  月到中秋分外明,最是人间好时节。关于中秋佳节,一代又一代海南人的脑海中,都镌刻着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或略带苦涩,或甜蜜怡人。时光飞逝,年轮繁复,从60后到00后,不同年代的人过中秋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无论在哪个年代,人们渴望团圆、思念亲人的心却总在穿越,从未改变。

  南国都市报记者 张宏波 孙春丽

  60后:

  能分到一小块月饼就很开心了

  60年代物质相对匮乏,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月饼。每年快到中秋节晚上,大人们就会把藏好的月饼拿出来,藏起来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偷吃。

  家住农垦设计院的陈梅笑着说,中秋节当天晚上,母亲会把月饼拿出来,摆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一般还会摆上两样水果,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家里小孩都聚在一起,排着队领月饼,能分到一小块月饼是最美好的记忆。”陈梅说,那时的月饼都是五仁馅,里面包着冬瓜冰糖等,她如今还记得那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美味。

  “听大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院子里追着四处奔跑,现在想来都是很幸福的瞬间。”在陈梅的记忆里,小时候过中秋节,除了月饼之外,小朋友们聚在一起玩耍也很开心。

  70后:

  难忘全家老小一起赏月的场景

  到了70后的时代,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依然拮据。“我们小时候过中秋,最盼望的就是吃月饼,因为那个时候物质还不是很丰富,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月饼吃。”出生于1975年的苏伟回忆,那时候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好,不像现在中秋节可以舒服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电视里播放的中秋节文艺晚会,当时大多数人家里还没有电视。

  苏大哥至今仍记得,手里捧着那筒月饼时的幸福和快乐。“领到月饼我还不敢马上拆开吃,但又想吃怎么办?”苏大哥乐呵呵地说,那时的月饼外包装是一层油纸,月饼油渗透出来,他总会摸摸那层油纸,再舔舔手指头。

  与月饼相比,在许多70后的记忆中,一家人月下赏月、聊家常的美好时光更难忘。“小时候过中秋节时,我们家中的小孩子都会围坐在院子里,看着长辈在院子里的桌子上摆放月饼、水果,长辈把这叫‘供月’。老人会讲一些祝福的话语,还会带我们一起赏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耳朵听着,眼睛都‘贼溜溜’盯着那些好吃的,希望‘供月’能快点结束,我们好分着吃美味的月饼。”苏伟说,记忆中,一家人搬着竹床在屋外面乘凉、赏月、吃月饼、老人会给孩子讲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每每回想起小时候的中秋节都幸福满满。

  80后:

  更期待团圆饭上那一桌美食

  黄蓉是海口市琼山区一名幼儿教师。1985年出生的她是新海南人,她的中秋节记忆,更多地停留在儿时的家乡。

  “80年代,月饼不算奢侈品了,但品种比较单一,伍仁居多,而且包装也很简单,没有礼盒,没有干燥剂,爸妈单位发的月饼都是直接塑料袋装的。”黄蓉说,那时候她最爱吃的是鲜肉月饼,香喷喷的酥皮佐以咸鲜的猪肉,一口咬下去齿颊留香,但不便宜,所以每年中秋只能买几个解解馋。

  一顿团圆饭才是重头戏。“父母都是国有企业工薪阶层,家里不算贫穷,但也绝不宽裕。很多好吃的,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吃到。在我们家,中秋节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黄蓉说,因为父亲是长子,又在国有企业上班,所以中秋节叔叔姑姑们都会来父亲家里聚餐,父母也会准备一桌丰富的饭菜。平时不是常常能吃到鸡鸭鱼肉,所以把她和弟弟妹妹馋死了。

  在黄蓉看来,那时小孩子爱过节,美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能够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聚在一起玩也特别高兴。

  90后:

  外出打工潮让相聚越来越少

  到了90年代,家家户户都不愁月饼了,市面上的月饼种类也越来越繁多,各种造型、各种馅儿,渐渐地,小朋友们见到月饼也不再欣喜。

  “单位发的月饼每年都吃不完,伍仁月饼我都是只吃月饼皮,馅直接丢了。”1993年出生的于超在海口一家大型企业上班,他说,小时候各种水果馅的月饼已经比较多了,包装也越来越好,每年还会拿月饼回老家送亲戚。

  “小时候,父母在国有企业上班,每年中秋都会带着我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于超说,父亲的兄弟姐妹中秋也会回老家琼海,所以爷爷奶奶一般早上起来就开始准备丰盛的饭菜,为晚上的团聚做准备。吃完饭后,爸妈把小方桌搬到院子里,摆上月饼,再准备几个水果,然后围着方桌坐,听着虫鸣鸟叫,乘凉、吃月饼、赏月、闲聊。

  “后来,父亲下岗了,就到广东打工去了,中秋就很少回爷爷奶奶家了。再后来,叔叔姑姑出来打工的也越来越多,中秋节回去的人就更少了。”于超说,更多时候,中秋节就是他和父母三个人一起过。

  “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直接搬到父亲打工的城市生活了,和家里亲戚相聚的日子也越来越少,城市里其他人也不认识,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淡,后来电话手机普及,也就是每年过中秋跟亲戚们打电话问候。”于超说,“回想小时候的中秋,虽然简单却很温暖。”

  00后:

  中秋节也离不开微博和朋友圈

  “如果说90后的中秋靠电话问候,那么00后的中秋节应该更多地靠互联网问候了。”2000年出生的赵煜说,传统月饼对00后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等一些“新奇特”月饼开始出现,中秋节更喜欢吃这类的月饼。

  00后生活的时代,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存的常态,以往家族式聚居的模式被打破,人们维系情感更依赖于现代科技。“我小学的时候QQ都可以视频了,那时候过中秋就会跟亲戚们视频。后来微信一出更方便,中秋节家族群里是最热闹的。”赵煜说。

  “当然,也不是说不会团圆,隔个几年长辈们都会相约回老家聚一下,不过更多的是选择下馆子了,一方面是有面子,另一方面自己在家操持一顿饭太累人。”赵煜说,对于00后而言,除了家人团聚外,中秋还是朋友聚会的时机,一群朋友会相约组局。

  “其实中秋节有很多传统,但是我自己都没有经历过,亲戚朋友们更多的只是吃个团圆饭,连坐下来赏月喝茶也已经很少了,大家都很忙。”赵煜说,家里的月饼每年都吃不完。中秋节,开着电视,放着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嘴里嚼着月饼,手里端着手机。手指不停地刷刷刷,一晚上都在朋友圈、微博里“赏月”。“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中手机的‘毒’太深了”。

  “今年第一批00后们上大学了,很多人没办法回家过节,我想这会让我们有一种新的认识。”赵煜说,“没办法和家人团聚的时候,真的很想家,电话、网络并不能完全抚慰这种失落,我想我真正理解了中秋团圆的意义。”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