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震撼”归来

  历时54天,航行7292海里,中国科学院海斗深渊科考试验队第三次完成万米深渊综合科考任务,于16日下午乘“探索一号”科考船顺利返回三亚。此次科考针对马里亚纳海沟区域地球物理和深渊环境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并对深海装备进行海试与应用,多项科考成果取得世界性突破。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24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9家单位的59名科考队员从三亚启航,又一次挺进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深海智能装备发展预先研究”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科技任务。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期间,科考队围绕深海装备与技术、地球物理、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学科方向,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87个站位和504公里测深测线作业,通过能源、材料、通信等技术及作业装备和平台的试验验证与科学应用,获取了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数据、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声频、生物样品及岩石样品等,为深海智能装备研制和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海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选址决策的依据,为深渊科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样品的保证。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此次我们执行的多项科考任务为国内首次,多项科考成果为国际领先。”负责此次科考任务的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包更生介绍,第一次挺进马里亚纳海沟标志着我国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第二次证明我们有实力在深渊进行研究,这一次则表明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在深海深渊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装备海试、科学考察工作,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包更生介绍,例如进行海试和应用的海翼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最长连续工作26天,最大下潜深度7076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次数最多的滑翔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

  值得一提的是,“天涯”“海角”“万泉”和“原位实验”号全海深着陆器共进行34次作业,20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最大深度10918米,搭载各类设备完成了试验任务,充分表明了深渊着陆器的可靠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其中“海角”号着陆器坐底26天,是目前国际上着陆器在深渊环境下单次作业时间最长的。

  “此次科考过程艰难,成果可喜而震撼。这个航次将开启中国海洋‘无人科考’新的时代。”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总结说,这支科考队伍采用不同装备交叉作业方式,通过连续作业,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这预示着万米深渊乃至全海深“无人科考”时代的到来,接下来我们更不能给海洋学科划定界限,要以更广阔的眼界探索深海,挺进深海,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部分此次科考取得的科考成果:

  装备科技成果:

  1、两台海翼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完成了长达1448公里的两条测线观测,共连续作业46天,最大下潜深度达7076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次数最多,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滑翔机在超级台风“山竹”与“康妮”来袭期间,依然正常连续工作,表明其具有高可靠性与强环境适应能力。

  2、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形成了全海深近海底的机动作业能力,实现我国首次万米高清视频直播,通过实时遥控和在线规划,达到10905米深度,对挑战者深渊局部分区进行了高精度探测。

  3、四台着陆器共进行34次作业,20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最大深度10918米,搭载各类设备完成了试验任务,充分表明了深渊着陆器的可靠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海角着陆器坐底26天,是目前国际上着陆器在深渊环境下单次作业时间最长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深渊底部声学信号。

  4、镁海水燃料电池开展了2次万米试验,最大下潜深度10910米,作业时间22小时,是国际上首次在万米深渊开展试验的新型金属/海水燃料电池,为全海深新型高比能镁海水电池技术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5、全海深陶瓷耐压舱高清摄像系统共进行11次试验, 7次下潜超过万米,最大工作水深10910米,是国际上将陶瓷材料作为摄像机耐压舱体的最大工作水深。

  6、在国内首次实现了4500米级深度人工气爆震源海底地震波原位激发,验证了气相爆轰高能环保人工震源设计原理及船载布放的技术可行性。

  科学成果

  1、国际上首次诱捕获得全程低温保存的7000米级3条狮子鱼样品和9000米级2只糠虾样品。

  2、国际上首次在7012米水深发现索深鼬鳚属鱼类,这是已知的该属存活的最大深度。

  3、国际上首次在同一潜次实现全海深垂直分层水体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最大深度10890米。

  4、国内首次获取10898米含上覆水未扰动的沉积岩芯。

  5、国内首次获取位于帕里西维拉海盆东部海山链和马里亚纳弧后张裂区的岩石样品,为揭示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构造演化与岩浆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6、国内首次获取了马里亚纳海沟与雅浦海沟之间关键通道的断面水文数据和水体样品。

责任编辑:周玉敏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