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贫困女孩的人生“逆袭”:因为扶贫教育 她们改写命运

  因为家庭贫困,她们早早辍学因为扶贫教育,她们改写命运——

  贫困女孩的人生“逆袭”

海南日报版面截图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邓钰 实习生 彭时君

  贫穷,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刻骨铭心。每到开学交钱时,妈妈拄着盲杖挨家挨户借钱的背影,也许是许丽花用一生的时间都不足以填平的记忆沟壑。

  2015年,为了不再给家里添负担,辍学的许丽花和同学约好离开屯昌县坡心镇加买村的家去海口做服务员。出发前,姐姐与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坚持要她报名读“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而那时她也许还未意识到,这就是她命运的转折点。

  以前,在贫困地区,一些女孩才初中甚至小学毕业就辍学,没有文化和技能,只能打打收入微薄的零工,然后早早结婚生子,继续贫困的生活……

  2009年,我省创办了“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免费招收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如今,计划实施近10年,共有9600多名贫困家庭女孩通过这一途径重返校园接受职业教育。已经毕业的7届7141名学生里,有5000多人成长为企业骨干和家庭脱贫致富的顶梁柱。

  如今的许丽花便是其中的一个,这位曾经辍学的姑娘,通过励志扶贫职业教育实现了人生“逆袭”,成为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的一名员工,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真正拥有了改变命运、拥抱幸福的力量。

  在第5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海南日报记者带您走近这群努力的女孩。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的劳玉钱,毕业后成为了一家影楼的化妆师,她的技术广受顾客好评。本报记者袁琛 摄

  声音

  朱英:“我不想过和她们一样的日子。”

  只供得起一人读书,机会多半是男孩的

  在贫困地区,一些女孩早早辍学,没有文化和技能,只能打打收入微薄的零工,未到法定年龄就嫁人生子,她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难以教养好子女,贫困的代际传递不仅无法阻断,还会形成恶性循环。

  墙体由泥块砌成,下起雨来直淌泥汤;一间小屋既住着人又住着猪……时隔多年,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教师许小波还记得第一次到贫困农村调研时的场景。

  而在这些贫困家庭里出生的女孩,很多才初中甚至小学毕业就辍学,不是在家从事繁重的农活,就是外出从事低收入的服务类工作。过早地背负起生活的重担,她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有一个——为贫寒的家庭补贴家用;她们的结局也不外乎如此——干不了几年就会被唤回家,在不及法定结婚年龄的年龄里嫁人生子。

  “我不想过和她们一样的日子。”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二年级学生朱英声音不大态度却很坚决。她姐姐今年17岁,已经是一个一岁孩子的母亲,整日里除了养孩子就是操持家务,几乎失去了个人的时间和生活。“我不认为她过得幸福。”朱英说。

  许小波说,其实,朱英的姐姐还算幸运,个别女孩因没有文化和技能,外出打工收入微薄,达不到父母的预期,长时间遭受家庭暴力或冷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

  “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在海南一些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省妇联副主席许振凌说,一户贫困家庭若有儿有女,但只能供得起一人读书,这机会多半是男孩的。所以,在一些贫困地区,不乏还未到法定年龄就已为人母的女孩,可她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又谈何教养子女呢?贫困的代际传递不仅无法阻断,还会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2009年5月,省妇联提出了“万名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计划”。“最初的框架——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让贫困家庭女孩能在学校里接受3年完整、系统的职业教育。”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陈励回忆,这一项目的目标就是:用10年的时间培养一万名贫穷女孩励志成才,带动一万个好母亲创业就业,促使一万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声音

  上学是孩子们最沉重的话题,想读却不敢读

  许丽花:“每到开学交钱时,妈妈便拄着盲杖挨家挨户去借,我们心疼极了。”

  要让女孩入学,就要先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不用花钱。巾帼励志班的学生免3年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体检费、校服费,每人每月还能获得200元至350元不等的生活困难补助。

  我省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始于2013年,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入读中等职业学校都是要交学费的。一谈到钱,一些父母二话不说就摆摆手:“我家哪有闲钱让个女仔去读书!”

  在许丽花的记忆里,家中三姐弟的教育问题,曾是他们最沉重的话题。“妈妈完全失明,没有工作能力,一家生计全靠爸爸打零工维持。每到开学交钱时,妈妈便拄着盲杖挨家挨户去借,我们心疼极了。”她红了眼眶,长期以来,姐弟三人对上学的态度总是——想读却不敢读。

  “要让女孩入学,就要先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不用花钱。”陈励说,省妇联争取到了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的支持,又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可以承办这一项目的中职学校。但这一模式在各省区市均无前例可循,需要付出较大的财力和精力,不少中职学校校长还未听完省妇联的计划便婉拒了。

  “我之所以答应合作,是因为省妇联的计划与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不谋而合。”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校长张毅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的两个姐姐就是为了供他读书,小学毕业后便辍学打工,令他一直深感歉疚。当上中职学校校长后,他发现,在校生中男生的比例仍远远超过女生。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从紧张的学校经费中,每年拿出近100万元承办这一项目。加上省扶贫办把部分学生纳入“雨露计划”进行帮扶;省妇联发动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北京新发展慈善基金会、长江商学院第15期班学员捐资助学……确保了巾帼励志班的学生能够享受“五免一补”(免3年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体检费、校服费,每人每月还能获得200元至350元不等的生活困难补助)的优惠政策,这在海南史无前例。

  为了给更多女孩重返校园的机会,巾帼励志班招生范围不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而是覆盖了16至25周岁、具有初中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证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儿、低保户女儿、农村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女孩。定安女孩王世姑已经外出打工6年了,接到家乡叔叔打来的电话,当晚就收拾行李从广州赶回定安报了名。因为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她入校后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学习:“我要把过去6年丢掉的知识一点一点捡起来。”

  声音

  贫困女孩们的“脱胎换骨”之路

  梁琪:“我和姐姐商量着,在校期间除了实操技能,还要学习经营管理,毕业后回老家创业开个网店,帮着乡亲们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

  除了文凭和技能,“巾帼励志班”给学生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战胜贫困的意志,让女孩们从思想上“脱胎换骨”,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位置和价值。

  人招来了,怎么保证她们学得到本事、找得到工作?

  张毅生介绍,学校为巾帼励志班学生开设的专业均紧紧围绕海南发展需求,“适销对路”——既有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免税品营销等专业;又有服务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还有服务互联网产业的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很多学生刚来的时候,10个字的请假条能写错5个字,学习基础确实比较差,加上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容易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甚至辍学心理。”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教师吴钟杰说,为把女孩们留下来,学校立了新规:巾帼励志班学生在入校后3个月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与老师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更改专业。“这种创新做法,更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许丽花离家的日子,她的父亲许德江常看着墙上的照片思念女儿。他总觉得,进入巾帼励志班的女儿和小时候不太一样了。照片里的女儿总是板着脸,皱着眉,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但现在,她脸上的笑容多了,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样子。在校期间,许丽花攒下了大部分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工资,自主报名并完成了大专课程。现在,她正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自学,准备报考海南大学的本科。

  海南日报记者看到,海南正道致远商务服务公司在该校创办的“校中会计服务工作站”,就将其代理的300多家中小企业的正式账务引进校园,强化了巾帼励志班里财务专业学生工商注册业务、代理记账和税务办理等技能。

  除了文凭和技能,“巾帼励志班”给学生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战胜贫困的意志,让女孩们从思想上“脱胎换骨”,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位置和价值。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一年级学生梁琪和姐姐同是巾帼励志班的学生,“我和姐姐商量着,在校期间除了实操技能,还要学习经营管理,毕业后回老家创业开个网店,帮着乡亲们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

  声音

  许丽花:“它告诉我,贫困家庭的女孩,要像这朵花一样努力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她们真正拥有了改变命运拥抱幸福的力量

  已经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励志典型,一些女孩还资助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房。

  许丽花每次回家,都能看出家里有新的变化。房前新种了生姜、火龙果、槟榔,绿油油的很有生机;新添的洗衣机和电动车摆在还来不及翻新的毛坯房里,新与旧的强烈对比预示着这个家庭正在走向更明媚的未来。

  陈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和许丽花一样用知识和双手改变命运的女孩,在巾帼励志班里比比皆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成长为企业骨干、励志典型。

  她们之中,有在中信银行海口分行任大堂经理助理的2010级服务专业毕业生朱晓莹,从全省50.3万名共青团员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共青团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有2009级酒店服务专业毕业生李雪练,因在校期间连续荣获两届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被学校留校聘用为实训指导员,她资助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房。

  “我年初去看望2009级美容美体专业毕业生马踔宇时才知道,她觉得在家乡陵水开的美容店客源面窄,已经到三亚开了新店。”陈励说起这些女孩,脸上总带着笑意,“她们真正拥有了改变命运、拥抱幸福的力量。”

  虽然巾帼励志班的“十年计划”即将完成,但许振凌说,接下来,省妇联还会继续深入开展“巾帼脱贫行动”,把巾帼励志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开去,帮助更多贫困家庭女孩接受职业教育,带动她们的家庭脱贫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工作人员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借鉴巾帼励志班模式,目前,全省39所中职学校开设了124个“扶贫励志班”,对403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精准施策、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精准脱贫。广西、西藏、新疆、贵州、内蒙古等地,还派员前来海南学习巾帼励志班的先进经验,推动了当地教育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临别时,记者注意到,许丽花家里墙上挂着一幅画,那是中专二年级时别人画给她的一朵花。她一直挂在墙上:“它告诉我,贫困家庭的女孩,要像这朵花一样努力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

  (本报海口10月16日讯)

  教育扶贫有很多种方式

  海南的这个创新方式已经被推广到内地多个省份

  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女生命运因此改变

点击进入H5

  扫一扫看H5产品我的求学记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