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隋耀达:举家“落户”保亭黎村 规划“种养锦药”扶贫之路

  海南省妇联组织联络部副调研员、转业军人、加茂镇共村第一书记隋耀达。隋耀达供图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经常会看到一个身着绿色迷彩服,身形健壮,皮肤黑亮的东北汉子穿梭在村庄里、田地中。隋耀达,这个名字在共村可谓是家喻户晓,提起这个名字更是人人竖起大拇指。

  隋耀达是海南省妇联组织联络部副调研员、转业军人。2014年10月,隋耀达被海南省委、省政府从省妇联选派到国定贫困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界水村任党支部副书记、界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5年7月,派驻加茂镇共村任第一书记。

  驻村扶贫近五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举家“落户”黎村,真心真情真力精准施策,为黎族、苗族群众趟开了一条致富之路。省领导获知他的驻村帮扶事迹后,要求给予提拔重用,省扶贫办主任主动提出让其到省扶贫办工作,他婉言谢绝,提出“共村不脱贫,耀达不离开”。

  隋耀达挨家挨户了解村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情况,并认真记录。隋耀达供图

  自掏腰包带村民外出学习 规划“种养锦药”产业扶贫之路

  共村全村177户6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88人,地处海南中部山区腹地,山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是保亭加茂镇最穷的村。第一书记下来干什么?隋耀达认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基础;永续脱贫,产业发展是保障。“第一书记驻村就是要帮助村民发展自己的产业,这样哪怕有一天工作队撤走了,共村还能良性运转,不会出现返贫。”隋耀达总结道。

  思想观念落后,是贫困的直接原因。为了转变贫困户思想,隋耀达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做工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同时,与村干部商讨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与村两委干部达成一致意见后,隋耀达自费带领100多名村民分批外出参观学习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效开拓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视野,激发其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要长短结合、布局全面,市场决定种和养,稳固增收才能实现。“农村发展产业,一定要集体化,社员要股民化,经营要公司化,监督要民主化,销售要市场化,必须按企业思维和市场规律进行。”隋耀达说到。

  结合共村山多地少的实际,隋耀达为共村持续发展规划了一条清晰的路子:一种一养一锦一药。即有林权证的改种红毛丹,圈养黑山羊,发展传承黎锦编织,无林权证的在林下种植益智等南药。

  过年过节,隋耀达自掏腰包为村里老人、儿童发红包。隋耀达供图

  成立“巾帼合作社”重点发展黑山羊养殖 贫困户享分红

  养殖收益相对较快,因此黑山羊养殖便成为了共村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考虑到村民有散养黑山羊的基础,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和摸查,隋耀达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首先在共村建立一个黑山羊养殖合作社。

  2016年3月,在海南省妇联精准扶贫专项经费的扶持下,共村成立了共村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50万元,建起了200平米的羊舍,集中圈养黑山羊。

  合作社以5000元为一股,贫困户以贷款和政府扶持的4头羊参股,每人贷款5000元,4头羊现价约1万元,折算下来每人3股;党员干部每人投入贷款1.5万元,也是3股;部分非贫困户以每人约3亩田地入股,这些田地将用于种植专门养羊的黄竹草,根据专家估算,每亩地种草年产值5000元,以此计算,每人也是3股。隋耀达说:“股权相等,每人都享有公平的一票,也好分配。”

  共村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成功运营,创造了集体办社、村社合一、能人带动、党员带富,社员共富的“共村脱贫新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黑山羊养殖基地生产经营走上了健康良性、循环增收的轨道。种羊从投产时的164只,发展到目前存栏近400只。2017年产值20万元、销售收入8万元、贫困户年终分红高达6万元。

  妻女“逆向探亲” 父亲来村义务帮忙不幸遭遇车祸

  隋耀达被派驻到保亭时,女儿妞妞刚出生200天。下乡扶贫后他一心扑在村里,一家人聚少离多,妻女都是“逆向探亲”。妞妞小时候经常感冒,无论白天黑夜都是妻子一个人带去看病。

  2016年7月,第一书记任期届满时,隋耀达决心带着村民做好做精村里的黑山羊养殖产业,放弃了回到省直机关的工作调动,主动申请继续留任驻村第一书记。妻子为了让隋耀达能全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便辞掉工作带着女儿,举家搬到村里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居住,女儿也被送到镇上的幼儿园。

  “这么多年来,妻子没有一句怨言,多亏了她,我才能安心把工作做好。”隋耀达告诉记者,自己原打算让妻子和孩子一直在村里生活,直到自己完成任内的工作调回海口,但身边的同事、朋友和领导非常关心、照顾自己, 2017年9月,在他们的劝说和帮助下,隋耀达的妻子带着三岁半的女儿回到海口生活。

  隋耀达的父母均已年过七旬,驻村扶贫后的他连续多年都没有回家陪父母过年,遇到节假日,也是一家三口在村里陪孤寡老人过节。隋耀达说:“我们来村里是扶贫,不是镀金,村民淳朴热情,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应该留在村里和村民一起过。”

  两位老人不但不责怪儿子,反而感念儿子辛苦,主动来共村义务帮忙。2017年初,隋耀达的父亲搬来村里居住,在养殖基地义务帮忙,为大家做饭、打理杂事。一家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编外”村民。当年5月25日,隋耀达的父亲在去镇里买菜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重伤。至今,仅医药费和治疗费就已花去自家二十余万元。

  隋耀达告诉记者,父亲的腿部被撞后至今未愈,由于自己无暇照看,父亲只能靠请护工在家照顾。面对仍在病床上的父亲,隋耀达心怀愧疚。

  “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隋耀达近期因动脉硬化手术住院不到半个月便着急出院重返工作岗位。他决心,继续与山区百姓心手相连,带领村民拓展产业扶贫稳定脱贫、建设美丽村庄,让共村的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保亭10月17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徐静涵 通讯员杨艺华)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原创报道

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