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水城”海口的发展与湿地、水系密不可分

  海口市演丰镇,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公园。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摄

  海口湿地总体规划图 海口湿地办提供

  文\海南日报记者叶媛媛

  北濒琼州海峡,地处海南岛北部,自古以来,“水城”海口的发展与湿地、水系密不可分。

  据史料记载,“海口”一名最早出现在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相传南宋在这里设立“海口浦”。一个带有“水”意的“浦”字,展示出这里与水密不可分的地境。从此,这座依河傍海、逐水而立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足迹。

  翻开清代琼州府地图,一条狭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汇入大海,将左右岸边的海口、文昌分割开来。沿着河流,经久不衰的琼州文明与宝贵的湿地资源世代演替,生生不息。

  湿地的分布与种类

  大约一万年前,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区的琼北火山群完成了最后一次喷发,形成了如今海口独特的火山熔岩地貌。被誉为“海口之肾”的东寨港国际湿地和热带火山熔岩湿地(羊山湿地),是受到国际认证的自然遗产。自然生态的演变赐予了海口珍贵的湿地资源。

  资料显示,海口市陆域总面积为2289.09平方公里,其中共有湿地2.9093万公顷,湿地率为12.71%。足以看出,这座城市自然湿地资源的丰厚。“近郊饶沃,品物赡博,七水渥野,一江护郭……”《海口赋》中的一段描述,再次向我们展示出这座城市与湿地世代共生的面貌。

  海口市湿地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口有着特色各异、星罗密布的湿地、山水、林田、湖海,各色资源一应俱全,经历不断变迁逐渐形成了“一轴(南渡江流域)、一带(近海与海岸带)、两区(东寨港红树林、羊山地区湿地资源价值核心区)、多点(凤潭水库、铁炉水库等散点分布的重要湿地地块)的市域湿地资源空间结构分布格局。湿地贯穿城市,与城市紧紧相依。

  细看湿地地图,海口湿地共分为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将其细分,还可分为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红树林、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库塘、运河与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等11类湿地型。其中,滨海湿地面积最大,海口的河流、湖泊湿地为海南岛最大。

  湿地的规划与保障

  生态立市,制度先行。在“多规合一”的引领下,海口制定了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湿地保护规章制度。

  2016年,海口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制定了《海口市人民政府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从政策上保障湿地的长久建设。

  2017年,海口市政府出台《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进一步明确要建设一批国家、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到2025年全市湿地保护率提高60%以上,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海南岛湿地之城”。

  同年,《海口市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西海岸海湾整治与生态修复、海口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申报、海口湾(秀英港-龙珠湾)整治、东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东寨港红树林及滩涂湿地修复等工作相继启动;《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审议通过,明确实施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为美舍河河段的管理与职责提供依据……

  在管理机构上,成立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海口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的环保问题严管重罚,从多个方面实现了湿地保护的长久发展。

  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海口湿地究竟如何保护?仔细研究便会发现,在海口,每块湿地都有不同的规划和修复方案,分不同类型依次推进。

  海口市湿地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湿地主要有四大板块:羊山火山熔岩湿地、热带北缘红树林湿地、北向滨海湿地、城市内河(湖)修复湿地。前两个板块属于“天赋异禀”,重在保护;后两个板块是海口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对湿地的再认识,重在修复。

  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大湿地保护形式,形成目前海口的湿地保护体系。眼下,海口正着力建设1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打造45个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总面积约为1.62公顷,湿地保护率为55.53%。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当前海口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2014年审议通过的《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将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管控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扩大到12万多亩,实行分区保护和管理。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可以说是海口湿地公园中最亮眼的一张名片。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路,海口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开展美舍河全河段的生态修复。5个示范段的生态修复和岸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水体水质逐步改善,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城市景观的新名片。作为示范段之一的凤翔湿地公园,更是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八级净水梯田人工湿地,丰富了海口湿地的内涵。

  目前,海口还在推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响水河省级湿地公园、三江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三十六曲溪省级湿地公园、铁炉溪省级湿地公园等湿地建设,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完善海口湿地系统的保护保育功能,为更多珍稀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

  此外,按照保护对象划分,海口计划建设37处水资源保护型湿地保护小区、4处珍稀野生动植物类型湿地保护小区、1处湿地文化保护湿地类型保护小区,以及3处滨海湿地保护小区。

  依托科学的思路,海口湿地的生态价值正在慢慢显现。未来,海口将在湿地产业上不断探索,通过发展湿地农业、乡村湿地游、自然教育等方式,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邓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