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的精神境界与历史贡献

  海商的精神境界与历史贡献

  民国时期,海南渔民手抄本的《更路簿》,详细记载了南海航线、水流、气象等资料。本报资料图片

  海南潭门渔民早期闯南沙的宝贝除了《更路簿》还有罗盘。本报记者于伟慧摄

  叶显恩

  海南商人因海而生,依海而长,海南商人自古越重洋,探商路。2011年6月广东海南商会向全球推出“海商”的概念,以“海商”作为全球海南商人的简称。在2011年于香港召开的第一届世界海商论坛上通过的《2011世界海商香港宣言》得到了确认,并已登记注册得到专用权,结束了海南商人没有专称的历史。

  “海商”之称,寓意海南商人具有“海量”的精神境界。它指的是海南商人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放眼全球的情怀;充满冒险、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蕴含着海洋文化的特质。

  充满冒险、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的海商,在海南历史上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所展现出来的“海量”的精神境界,是值得称道、认真思考和深入发掘的。

  大海与海南人文历史 铸就海商精神境界

  海南岛四面环海,犹如一颗晶莹亮丽的明珠,嵌镶在南海碧波之上;既有南海的狂涛和承载,又有五指山的静穆和幽深;还有南渡江的清澈,万泉河的婉约秀美。山海清淑之气,蔚为人文,被誉为南溟奇甸。海南虽处于祖国的边陲海隅,文化上也处于边缘性和非主流性,但却善于将古典与新潮融为一体,巧妙地把海外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氤氲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

  海商以对大海的深切了解和超凡的领悟力,创造出与内陆不同的文化。大海浩渺无涯,不画地为牢,容易越过海域通往四海五洲,容易滋生全球观念。海量情怀由此而生。

  海,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引发人们奇思妙想,思维活泼;凭借舟楫,搏击风浪,锻铸了人们胆识和智慧,易于养成坚韧勇敢的性格。这是海商具有独立自由品格,充满冒险、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精神的源头。

  碧海青山与人灵犀相通。海南的人文历史就是一部多族群、多人种,互相融和,“和而不同”的开放包容史。海南岛是一移民岛,先后移居者来自不同的族群和不同人种,有小黑人,落笔洞人、黎人、翁贝人(临高人)、哥隆人、闽南人等。就其主要而言有三个大族群,即黎人、翁贝人(临高语族群)和闽南人。

  先是黎人,继而是翁贝人。黎人逐步退入中南部山区。翁贝人则以南渡江以西的地域为基地。翁贝人本系冼夫人的俚族。文献上把翁贝人与黎人皆称为“俚”,或称“俚僚”。宋代以后,闽南人又来了。他们带来先进的汉文化,在与翁贝人混居中,促进了翁贝人的汉化,宋代文献上或称之为“熟黎”,或仍混称为“黎”,没有自己的专称。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学术界发现才名之为翁贝人,或临高人。闽南人,被礼称为客,其语称为“客”语。三大族群和其它的苗、回、哥隆等族群,以及零星的各色人种,“和而不同”,各有坚守,互相忍让,和睦共处,携手开发了瑰丽的海南岛家园,共创了绚丽多彩的海南文化。这是一部敞开胸怀,笑迎八方来客,大开放大包容的历史。这是海商海量情怀的历史渊源。

  北部湾首航海上丝路 海商立下开创之功

  秦汉海事活动,分为东向和南向两途。东向是求仙活动。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一去不归。于今日本留有传说的徐福遗踪。

  南向的海事活动发生于南海沿岸。海南岛,在秦汉之前已与楚国和中原相交往,出现了俚僚商人。与中原的贸易往来,诱发了秦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的动机,发动征伐岭南的军事行动。到了汉代,汉帝派遣由黄门译长率领“应募者”组成的船队,从北部湾启航,通往东南亚各地,或经接驳而到达印度东南部和斯里兰卡等地。

  北部湾是秦汉帝国的内海,为海南岛、象郡、桂林郡所环抱。扼守北部湾南北两端进出口的是海南岛。北部湾海岸线弯曲,港澳众多,利于舟楫;又盛产文甲珠宝。有障寨、徐闻、合浦等良港,是海上贸易最活跃的地域,其中心在交趾首府龙编(今河内)。北部湾地区同中南半岛、南洋群岛海域连接,交通便捷,又有丰富的产品,足以彼此交换,同时培育了通晓语言和商路的海商。

  秦始皇开通灵渠,南接珠江水系,可抵达北部湾;北向由湘江进入长江和黄河水系,可通往京都长安,便于朝廷对北部湾海上贸易的掌控。

  以北部湾为海上丝路的始发港,显然是最优的历史抉择。作为由西汉朝廷派遣首次出使的船队从北部湾启航,揭开了绵延二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史。北部湾成为中国与西方交通的始发港,海上丝路的发祥地。

  北部湾是海商的摇篮。海商是先在北部湾海洋贸易过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海商充当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立下了开创之功。

  公元三世纪,孙吴开通了自番禺(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南沙群岛海面而抵达东南亚各地的便捷航线。这一创举取代了从北部湾首航的旧航线,广州也因应取代龙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但通过琼州海峡通往北部湾,仍然是地区性海上交通的要道。

  从广州启航越海南岛东部海面而过的新航线的开通,促进了海南东南部海岸带的开发。振州和万安州沿海开发港口,使之成为中间补给、航线定向、和避风港的中继站港区。这条航线出现之后,自当摒弃沿岸航行、水陆接驳而通往印度的传统航道,改为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波斯湾和红海地区。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盛,处于联结亚、欧、非洲的“广州通海夷道”上的海南岛,其地位愈显重要。航经这条海上丝路直抵广州的记载,频频见诸文献。

  东南亚地区、印度,乃至西方的罗马的使节、僧侣和商人前往广州途中大多在海南东海岸泊船做短暂的停留,以便做生活品的补给,或因修理船舶、避风的需要。

  海商于唐代驰骋南海丝路掀起一代风云

  冼夫人(512—602年)在她收服了自高雷到海南的“千余峒”(包含翁贝语族群在内)之后,成为岭南俚族大联盟的盟主。被朝廷罢弃的儋耳、珠崖两郡,由她在南朝萧梁大同年间请命于朝,设置崖州(州治于儋州湳滩浦),才重归朝廷管辖之下。

  冼夫人为海南人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唐代的海商驰骋于南海,掀起一代风云,固然同大庾岭道的开凿有关,与冼氏家族掌控南海贸易尤其关系密切。

  大庾岭道是唐开元四年(716年)11月由张九龄奉旨开凿的。大庾岭道的开通而形成的北江—浈水—大庾岭道—赣江—长江而接连大运河贯通南北水运的大通道,取代了经灵渠的南北水运通道。

  唐代中叶,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主道。从广州启航穿越海南岛东部海面,必将在海南东南部停船以补给船上生活之需,因而海南岛更承担着中转补给、航线定向和避风港的作用。其地位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海商的兴起。

  冼氏“世为南越首领”,唐代初期,冯冼氏势力更达顶峰。从珠三角沿着南海北缘经雷州半岛至广西东南部,皆属冯冼氏势力范围。因其控制沿海地盘,从事南海贸易,冯冼家族富极一时。

  武则天朝,冯冼家族趋向式微;但是其后裔如冯崇债、冯若芳者,仍然是地方帅臣、豪酋和大海商。冯崇债,位居临振郡别驾,因商而豪富。他同日本商人已有来往,对有意赴日之行的鉴真和尚格外有兴趣。公元748年11月,当鉴真一行到振州江口泊舟,冯崇债派400多名士卒到码头恭迎,并在郡城倾情接待。

  冯若芳,万安州大首领、大海商。当鉴真一行来到万州时,他恭请入住其家,供养三日。此外,他同阿拉伯国家商人多有商务往来。

  唐代后期,海商又有了新的发展。从自己生产商品,自造舟船,到贩运销售,均属独家经营。这种独家包揽产和销,并自造船舶,是当时海上贸易的崭新形式。

  因应海上贸易的发展,唐代已经着意开发港口、码头。通潮驿(澄迈老城)、文昌七洲列岛、万宁独珠山(今大洲岛)、陵水东部和三亚市西南部海岸带的一些港口码头都陆续兴建。尤其独珠山港是“广州通海夷道”上的要港。

  开发产品投入市场服务港口,促进丝路繁荣

  宋室南渡,统治的重心具有海洋性帝国的特点,倚重海贸。东向和南向的传统分途海上贸易,衔接点正日渐从广州移往泉州。泉州贸易培育了闽商。闽商沿着海岸线南下并以海南为其商业据点,传播商业文明。加之在琼官宦的闽人的乡情牵引,闽南人纷纷移居海南,形成第三个移居海南的大族群。闽商的到来,为海商文化注入生机、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海商文化的提升。

  宋代以降,海南在海上丝路地位和文明总体的提升,从宋人《诸蕃志》专设“海南”条目所描述的海上贸易繁忙景象,可以获悉。当时官员留下的言词、诗句云:“贾胡遥集,实为舶政之源”, “琉球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从三亚至陵水一带,现今留下的唐宋至元的伊斯兰教徒的墓群,以及文献上有关于东南亚各国公差使臣途经东部沿海时,指定专供贡船停靠泊口的记载,就是南海各国贡船途经海南的见证。朝贡体制,含有藩属关系,也收互通有无之效。

  为适应海贸需要,北宋曾有在琼州设立市舶司之议虽未果行,但在海南已经设置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和乐会等“市舶务”,作为市舶司的二级机构。标志着有规模化的商品投入海上丝路市场。原先所起到的中继站的功能,已经强化成为中转站。

  完善港口设施和满足外商的劳务需求,成为海商的一个重要商机。神应港原名白沙津,于1188年开发成良港,易“白沙”名为“神应”。神应港成为岛内外交往的中心。入元代之后,闽浙商舶依然纷至。1293年于设立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负责按照市舶条例征税,直到1311年才被罢革。

  澄迈的通潮港、琼山的烈楼港、琼海的潭门港、万州的港门港、万安军城东口、昌化城西河口等,在宋代或作加深改善,或属新建。水运交通较前有所改善,越发便捷。例如,在神应港与对岸的徐闻呇磊驿有渡船相往来;在琼山烈楼港与徐闻那黄渡间设有对开船舶。

  在海南岛西海岸的昌化(今昌江县)城西有贞利侯庙,“商船祈风于是”。在东南海岸的万安军城东,亦有船主都纲庙,“舶舟往来,祭而后行”。

  海南岛的产品是经历着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从高端朝中低端发展的。秦汉时期,是以盛产明珠、玳瑁等高端产品著称。隋唐期间,已经扩及纺织、角器、五金、木具,以及舟楫,供应对象扩大了,进入民间的地主、商人、富户之家。宋代,更加扩展到注重于农产品的贩运,如香、槟榔、吉贝等。

  海南“俗以贸香为业”,又以槟榔为命。槟榔一年运往“闽广者不知其几千百万也”;越南、柬埔寨等地,更为主要销售地。吉贝(棉布),自汉唐至宋,均当贡品,精美一时,工艺一脉相承。南渡江以西一带棉布纺织技艺,犹为高超和普遍。研究有素的梁敏教授认为,黄道婆是向翁贝语族群学习纺织技艺,回到松江后,经过她的改良和传播,终于引发棉纺织革新。一种崭新的棉布驰誉神州大地。并通过海上丝路输送到海外各地。

  投身于大航海热潮争当时代弄潮儿

  16世纪是发现新大陆,开通东方航线,肇始世界一体化的海洋商业殖民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海商又有突出的表现。

  海商最早加入海上长途贩运行列的是万宁廖瑄。

  他在明中叶就已经驰骋于南海与经大庾岭的南北水运大通道上,并在这条大通道的南运河商业重镇东光(今河北沧州)建立商业据点。此地距海南有数千里之遥,非腰緾万贯巨贾,不能胜任。明代前期的海商,当以廖瑄家族为杰出代表。

  明末,海瑞之孙海述祖继之而起,竟然违规制造长28丈,桅高25丈,可张24帆的巨舰,冲破险阻从事海上贸易。如此巨舶,除郑和宝船外,唯明代徽商汪直船可以比拟。钮琇以神话的形式,在《觚剩》一书中简约记述了海述祖海上贸易的业绩。神话隐喻海商经营海上贸易遇到的种种险阻和打击,既要经历海浪风波的险情,又受官方苛酷征索,还要与西方商人做商业上的竞争,但海述祖终于化险为夷,取得商业的成功。这正是海商所具有的冒险、开拓、创新、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

  以办实业反馈桑梓或慷慨解囊以救国

  海商是路径的开辟人,文明的传播者。文明因商而播,因海而传。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是在海商的领路下出现的。390多万琼籍华侨华人,就主要分布在这块环绕南海的弧形岛国——东南亚各地。其主要原因,与地缘密迩,海域相连;与中国同南海诸国间的宗蕃关系也有关系。

  富有海洋文化素质的海商,入清之后心志愈加开阔。不以侨居东南亚洲为满足,咸丰八年(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允开琼州为商埠之后,海商与美、日、英、德、法等国商人有了直接的交往,越发远渡重洋,走向全球。

  在南海地域,海商置处境恶劣于不顾,一味奋发图强。嘉、道年间,我国出南海贸易的海船有315艘,其中有93艘小船属于海商。这93艘船中有50艘是开往暹逻的。于宣统元年(1908年),成立华暹轮船公司,从事海上航运。清末时期,在东南亚的新加坡、潘拉克、西贡、盘谷、顺化、赤隆、金峰等地,均设有海南华侨会馆。时至今日,还可看到海商“下南洋”的历史遗存:新马泰等国的许多政要,都是海南人的后裔;海南人在新加坡人口中约占7%。

  华侨居异邦而心系桑梓,实业报国。海商何麟书(家居乐会县)于1906年最早把巴西橡胶引种回故乡,在定安创建琼安胶园,并取得成功。后传播到广东、云南、台湾等地。他堪称为中国橡胶之父。海商造福桑梓,功在千秋的功德,值得弘扬。

  就近代海商而言,最值得称颂者当首推文昌宋耀如。他到美国之后,为了追寻他的梦,放弃继承遗产,先到缉私船上服役,继而入圣三一学院和神学院攻读、深造。他学有所成之后,毅然返归故土,立志报效祖国。

  宋耀如始在上海进行传教布道,并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后转身出任洋行买办,终于成为积资万贯的富商。他慷慨解囊,以积攒的资金赞助革命,成为孙中山革命经费的重要来源。这种豪情、义举,堪当以商救国的典范。

  宋耀如还培育了影响中国一代政治生活的三个女儿——宋氏三姐妹:蔼龄、庆龄和美龄。他谱写了绚丽多彩的人生。

  白、邱、海三公与海商的海量思想境界

  海商的海量思想境界,在高踞于文化高地的本地人白玉蟾(1194—?)、邱濬(1421—1495)和海瑞(1514—1587)等的遗著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白、邱、海三公,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境遇,但都具有海量的情怀和胸襟气度。邱、海具有浓厚的重商思想,把传统和新潮相结合,折射了海南海洋文化的特质。

  三公遗著所蕴蓄的,以及海商所展现的海量精神境界,是丰富多彩的海南文化的核心。“2018世界海商(博鳌)高端论坛”的主旨:“新时代,新海商,新发展”,必将激励全球海商传承、弘扬北部湾首航丝绸之路的开创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投入筑梦一路一带的伟大事业中去。

  海商,承载着千千万万世界各地海南人的深情厚望。

  作者简介

  叶显恩,海南省临高县人,生于1937年7月。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65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进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建明清经济史研究室,任室主任、研究员。先后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中国经济史研究会会长等,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本文是原稿的摘编)

  (本版由广东省海南商会秘书处策划)

责任编辑:谢军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