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民教授谈移民文化交融:宋代入琼之商闽人居多

  周伟民教授谈移民文化交融

  宋代入琼之商闽人居多

万宁大洲岛前港,古代沉没的商船轮廓清晰可见。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海南岛是一个移民岛,移民之盛,到了宋代已有十分的规模,尤其是这些移民的商人群体中,福建籍人士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对移民文化中的交流融合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海南岛的移民,最早的是沿着陆桥进入海南的黎族。据史载,秦时已有汉族商人来海南岛;到了东汉,不仅有商贾登岛,而且在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已开始有移民进入海南,青州人王氏有二子移居临高南村。这是见诸史籍、有具体姓名和移居地点的最早移民记录。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海南远离中土,成为战乱的避难所;三国时中原地区有几万户迁居海南,《三国志·吴书》记载:“世相承有数万家。”史籍的记载不够精确,不过,晋室南渡之后,移居海南岛的移民已掀起了大规模的高潮。宋代苏东坡和明代丘濬都有论述。丘濬在《南溟奇甸赋》中说:“魏晋以后,中原多故,衣冠之族,或宦或商、或迁或戍,纷纷日来,聚庐托处,薰染过化,岁异而月或不同,世变风移,久假而客反为主。”

  周伟民认为,由上述可见,从魏晋南北朝之后,士族世家的子孙在海南岛繁衍,有到海南任官职而后代入籍海南,或者是俚人向海南岛迁移;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像丘濬所说,中原多故,战乱频繁,尤其是到唐代安史之乱后直至唐末,较之前期迁移规模更大,也更复杂,形成中原及北方人民南迁的又一浪潮。

  到了宋代,移民情况比较复杂,较多的是到海南从征、戍守、服役期满留下的军人,至今流行于岛西部和西南部沿海一带的军话,即是因为旧时军民留下而得名。除戍边的军人之外,还有到海南岛进行商贸活动的商人。在这些商人群体中,以福建人为多;由于福建沿海商业发达,“泉商兴贩”,泉州在历史上早已经是一个大商埠,这些商人,来往于海南和福建之间,“闽商值风飘荡,赀货陷没,多人称地耕种之。为官吏及省民(指有建置地区而缴纳赋税的居民)经同村峒,必舍其家,恃以为安”。说的是有许多闽商进入黎区,与黎族人民相处融洽,因而在村寨安居下来,安家立业。此外是贬官。宋代贬谪海南的官吏,数目相当多,这些贬官,把中原文化直接带到海南岛来,同时,他们也因在海南生活环境中而被海南风俗所同化,在不经意中充当了中原与海南文化交流的使者与媒介,也还有因避乱而来的老百姓。

  周伟民说,在宋代入琼的移民群体中,从地域上看,多数是来自福建莆田。做官经商的人,多数出自福建籍。从职业上看多数是文士们,或被派往海南任职,或因罪被贬海南。比较起唐代来,宋代移民无论人员的数量、姓氏的增加以及原因的复杂,都远远超过唐代。海南移民之盛,到了宋代已有十分的规模,即苏东坡所谓“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适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盖班班然矣。”中原文化传入海南之后,汉族人生活中的“衣冠礼乐”,已逐渐在转化,黎、汉文化,在冲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已在两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