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跃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全国主流媒体航拍四川大型采访活动达州站圆满结束

  东出北上 达人达己达天下

  ——“川跃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全国主流媒体航拍四川大型采访活动达州站圆满结束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邓童童 杨琴 徐洋 刘姣 摄影 华小峰 航拍 余永波 凌龙 陈旻翔)12月7日,在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优美的竹乐器旋律声中,“川跃四十年再瞰新天府"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航拍四川大型采访活动第二站——达州站圆满结束。

  本次大型采访活动达州站由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川报新媒体中心联合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主题为“东出北上达人达己达天下”。12月5日—7日,来自全国各地共计60余名记者通过“直升机+无人机”航拍手段,并综合运用VR、AR、直播等新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展现达州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达州站行程结束后,媒体团将奔赴自贡,“川跃四十年再瞰新天府”。

  3天时间概览达城四十年发展巨变

  媒体团中很多记者都不是第一次来四川,却是第一次来达州。3天时间里,他们遍访1区3县近20个点位,领略了川东北经济区这颗“明珠”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城市规划、民俗文化、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农业创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

  一、从莲花湖湿地初见这座城

  初见达州,是在莲花湖湿地公园畔,媒体团踱步深入莲花湖湿地公园——这座达州城市“后花园”,近揽“依山傍水,林鸟相嵌,动静有别,绿色掩映”的冬日山水画卷。

  

  二、探访“巴文化”的发祥与起源

  沿着凤凰山麓转自巴人文化广场,感受历史文化遗存,探访“巴文化”的发祥与起源,媒体团寻思着如何将这张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三、迷醉于冬日仙境——巴山大峡谷

  一路北上至宣汉县境内巴山大峡谷,连绵起伏的峰丛岭脊被薄雾环绕,徒步溪谷间,媒体团迷醉于冬日仙境,镜头下美图无数。

  

  

  

  四、探究"稻田+"发展模式

  走进“川东小天府”开江县,亲眼所见仅剩谷桩的百亩稻田里,鱼虾成群,麻鸭三两,媒体团探究起稻田里有何诀窍可以让小村庄年产值翻几番。

  

  

  

  五、了解到这座城市开放合作之路

  依次参观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内多家企业,媒体团由点及面了解到这座连接成渝经济带、武汉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桥梁”城市,所迈进的开放合作之路。

  

  

  

  “上天入地”多角度、多方式采访报道

  搭乘“川报号”直升机“上天”俯瞰城镇建设与发展,“遁入”山涧溶洞挖掘一个景区带动9万人脱贫的“扶贫攻略”,或是亲手干起农活,于“稻香”乡趣中了然“稻田+”绿色发展经济模式,“上天入地”多角度、多方式的采访报道形式,成为此次媒体行活动的一大特点。

  “川报号”直升机从巴山大剧院外启航,飞升百米,盘旋于城市低空,几位“鹰眼”拍客轮流观赏了“上帝视觉”下的达州中心城区,摁下一张张城市建设图。

  

  视觉从天空转自地下,拾阶而下,巴山大峡谷总长400米,垂直高差近20层楼的溶洞里,媒体团感受到了人工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旅游打造理念。

  

  围观稻田里捉鱼、合力捣翻热糍粑、品尝产自稻田的大闸蟹,一番乡野民俗体验,记者们直呼“过瘾”的同时也验证了“稻田+”田园综合体的商旅潜力。

  

  拍摄了一段竹唢呐演奏视频,新华日报记者余勤雍想起了自己用锅碗瓢盆一阵拍奏的往事,他感悟:每个地方都需要文化建设,达州就做得很好,政府投资力度很足。

  宁夏新闻网记者祁瀛涛把3天所见用相机拍了下来,除了在媒体发表外,还通过自己的博客和微博加以宣传,他想给更多网友看到达州人杰地灵:“虽然现在交通不太方便,但一路所见基础建设正加快建设着,待交通改善以后,更有发展前途。”

  南海网摄影记者郑光平在直升机上俯瞰了大竹县川渝合作示范园全貌,很是震撼:“能做到如此大规模,此中经验值得好好宣传推广”。

  天山网摄影记者仲兆丰第一次来四川,他感受这里和新疆的反差非常大:“这个季节,新疆基本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了,这边还是郁郁葱葱,还有绿水青山,体验感非常新奇。”他制作的几条视频点击量均已过万。

  媒体团加深达州认知带网友瞰川东北的“明珠”

  媒体团每到一处每有亮点和惊喜,对这座四川东出北上的门户城市的认知也更加精深。生态环抱的城市规划、打造全国巴文化高地的规划、冬日仙境巴山大峡谷、“稻田+”模式走红之道、“四向”对外开放大格局等多个内容,成为他们争相报道的热点。

  “读大学时有个同学是达州人,时常听她提起这里。”3天下来,多彩贵州网节目主持人陈岑对达州整体印象非常好:“我的家乡在贵州贵阳,那里山多、水美、自然风光美,我觉得达州和贵阳是同样的,保留了不少原生态风景,保有着自己的特色。”

  大河网摄影记者贾志昊关注于山区如何依靠产业带动发展、脱贫致富,在达州他找到了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旅产业。

  南海网摄影记者郑光平则将目光聚焦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了解到巴人文化广场的前身是上世纪60年代建起的一座页岩砖厂时,他感受到了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实际情况来规划和设计,所带给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南方网记者柯丹洁打算重点宣传达州的文化特色,“简单的竹制品也能演奏成歌曲,太有才了。”她建议:何不放到巴山大峡谷民俗体验区去,让那里集齐达州独有的民俗特色,全国各地的游客就会闻名而来。

  “当地百姓很热情,城市也很包容。”腾讯大成网视频编辑张刚通过走访,感受到了:这里的老百姓生活得非常幸福,“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达州巨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韩慧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