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日志
件件扶贫政策得到落实,扶贫路上付出再多汗水都值
蔡杨天:文昌市龙楼镇龙新村脱贫攻坚战斗中队中队长
12月7日 星期五
今天上午我到岭头村符史远家中进行走访,发现该户家庭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该户主是2017年纳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该户家庭人口有3人,其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其配偶患有腰伤,不能长时间工作,是因病致贫的家庭。由此,我中队针对性地实施了帮扶措施。
在翻阅扶贫手册时,我清晰地看到他家今年整合新农合报销费用7414元。符史远说,今年年中,帮扶责任人帮他把患病的儿子带到省安宁医院留医治疗,报销了大部分费用;帮扶责任人自筹一笔资金请人帮他修缮了年久失修的厨房和厕所,还帮他夫妻俩都找了份清洁工工作,他们十分满意。临走时,他对帮扶责任人赞不绝口。
看到这些成效,我感到自豪的同时又多了一分期待:如果每个帮扶责任人都能像该户帮扶责任人一样,了解到贫困户实际的需求,因户施策,一件件落实,让贫困户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转,扶贫路上我们付出再多汗水都值得。
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主动寻找发展机会
王彬:屯昌县南坤镇石坡村脱贫攻坚战斗中队中队长
12月7日 星期五
今天早上我到石坡村的陈垂群家进行回访,该户是2017年脱贫户,家庭人口为4人。对其开展帮扶的过程中,在我和村干部积极主动的帮带、引导下,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积极主动寻找发展机会。
他不仅在政府的帮扶下将之前荒废的土地都种上了槟榔,而且还购买了5头母猪,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此外,在农忙之余,还外出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陈垂群的脱贫过程,是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首先要扭转贫困户的懒惰思想,提升其主动寻找发展的积极性,其次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手段,杜绝大水漫灌、千篇一律,只有如此,方能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李磊 整理)
责任编辑:谢军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