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公祭、徒步寻访、接力阅读——国家公祭日前群众线上线下祭同胞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题:掌上公祭、徒步寻访、接力阅读——国家公祭日前群众线上线下祭同胞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掌上公祭、徒步寻访遗址、“和平许愿墙”签名、12小时接力阅读……公祭日前夕,全国各地群众开展内容多样、感情真挚的线上线下悼念活动,缅怀同胞,祈愿和平。

  “今日,请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吾辈当自强”……随着第五个国家公祭日临近,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点开国家公祭网,为遇难同胞点亮一支蜡烛、献上一束鲜花、敲响和平大钟,表达各自的缅怀与悼念之情。

  早在一个月前,南京的100组家庭集体种下500株紫金草花苗,共建和平花圃。没能到现场参与植草的人则通过线上“播撒紫金草”,留下和平的种子。这项已经持续了5年的活动累计吸引了1.4亿名网友参与,和平的心愿借助互联网,传播至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日本等。

  “不是控诉,没有悲情,他们用朴素的方式,证明人们从未忘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说。

  还有一群国际友人,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南京安全区”。他们走过拉贝故居、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旧址、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当年的“战时生命线”,致敬国际人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平民的人道主义援助和义举。

  连续几年参加徒步活动的美国摄影师克里斯·马吉告诉记者,他的祖父约翰·马吉曾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拍下的105分钟画面后来成为南京浩劫中仅存的动态影像。“来到这里,我百感交集。我敬佩并感恩他们在1937年那个寒冷冬天为难民们所做的一切。”

  “无论哪种方式,表达的都是对遇难同胞的缅怀,对先辈付出的感恩,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公祭日前夜,12月12日晚7时,12位各界代表及81名大学生将在拉贝故居,分主题展开持续12小时13分钟的读书接力,诵读《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国家公祭鼎铭文等内容。从最黑暗到最光明,在阅读声中缅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迎来重生和希望的阳光。

责任编辑:吴立婷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