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建 涌现一批产业兴旺的新乡村

  澄迈: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建,涌现一批组织力强、产业兴旺的新乡村

  红色引擎驱动发展主色

  今年1月,澄迈县大丰镇才存社区“红色家庭”党员代表王日江正在自家门前悬挂“光荣牌”。通讯员李健 摄

  金江镇黄竹村,村民集资1200万元办公司建农庄,年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宋岭村,占地2000平方米、有100多台现代化机器的珠宝玉石加工厂在村里开张,产品远销巴西等境外市场……改革开放40年来,澄迈涌现出一批“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乡村,它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成长故事”。

  这些乡村,有的从一片荒地上建起公园、球场、厂房;有的靠种植换来好生活;有的在山窝窝里建起民宿……这些村子取得喜人成绩的背后,往往少不了一个好的党支部。好的党支部,让集体的力量更好地“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消除许多发展阻碍。

  “经验告诉我们,抓好党建,纲举目张。”澄迈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建,近年来,澄迈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专题活动为契机,通过使用实招、硬招,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和输送大量人才,巩固提升基层“战斗堡垒”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开辟出一条抓党建促发展的崭新道路。

  “拧绳攥拳”基层党组织“带头跑”

  “抓紧、抓紧、抓紧!”12月14日下午,坐落在黄竹村内的九仙湖水庄被濛濛细雨笼上一层轻纱,但村党支部书记王正日却无暇欣赏,而是冒雨赶往几间工棚,向工人们追问着工程的进度。“这些大理石护栏做得牢不牢固?后天该上湖堤安装了。”“8栋民宿春节前能落成营业吗?质量也得有保证……”王正日说,农庄寄托着村民的发展新希望,自己一刻也不敢怠慢。

  黄竹村村民大多数以种植瓜菜为生,改革开放后,村子的瓜菜销往各地,名声大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不少黄竹村人尝试产销香蕉,亦获得不错收益。“慢慢的,‘先富’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大伙各自为营,村子产业单一、贫富差距增大等问题随之而来。”王正日说,为改变这一局面,原村支书王泰智提议集体办公司建农庄,发展乡村旅游,“带着大伙一起跑”。

  起初,不少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村党支部在项目推动上困难重重。于是,王正日和村干部们一边带头出资,一边又将出资门槛降低至每户2000元,尽力游说村民入伙,最终农庄成功落成营业。“自今年初开张至今,我们已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王正日说,看见农庄发展势头强劲,入股的村民已由最初的386户增加至526户,筹集的资金也自800万元提升至1200万元。

  “没有村党支部的带头、使劲,哪有这美丽的新乡村?”早先,村民王资国对村党支部组织大伙开公司、建农庄十分不满,“直到村干部告诉我,发展乡村旅游是在做建设村庄、惠及子孙后代的事情,我才慢慢打消顾虑。”王资国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看着村子一年多的大变样,他才明白村干部的良苦用心。

  澄迈桥头推行“党建+扶贫”,帮助儒头村贫困村民王国军发展地瓜苗种植产业。通讯员王家专 摄

  黄竹村的变化,源自党支部的思索和坚持,也是澄迈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党建的缩影。特别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方面,澄迈积极为各党组织配强党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环境,这包括在各镇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实现镇级层面的基层党建工作有专门机构专人抓;近3年来共投入逾1亿元对全县130间“危、小、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给186个村(社区)配备工作电脑及录音笔,全面改善基层组织工作活动条件。

  对于那些有心带领群众谋发展,却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基层党组织,澄迈也为他们提供了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今年,澄迈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了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专题调研工作。最终调研人员结合各村“三资”和集体经济情况,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确定了重点打造的9个县级、11个镇级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和30个村级庭院经济示范点,供各镇、村“对号入座”“按方开药”。调研后,澄迈还不断加大帮扶带贫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组织化全覆盖,一举消除了22个集体经济空壳村。

  外引内育村里飞起“领头雁”

  日前,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党支部书记曾令群再次来到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安排工人组装生产线、调试设备。“这间加工厂投产后,每月生产的萝卜干、酸菜超过10吨,可为大伙增收致富再添一条好门路!”说起这些,曾令群的脸上满是憧憬。

  曾令群过去负责经营某餐饮公司,在海口的6家店年销售额可达7000万元。作为后坡村走出去的“总裁”,2016年,曾令群受永发镇党委邀请,回村参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并最终走马上任。

  后坡村党支部曾于2015年被永发镇评为“软弱涣散”党支部。曾令群上任后,带着村干部及时理顺职责分工,做好内部思想工作,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前的党支部办公室老旧不堪,党支部规章制度也不健全,我便向镇里申请相关支持,用4个月的时间重建新办公楼,并健全完善了12项党组织工作制度。”曾令群说。

  此外,从2017年1月起,曾令群及所在支部还创新推出了“党建+巷长制”工作,使得许多党员变“无职”为“有位”,村务党务变“几人干”为“众手帮”,也让党支部变“后进”为“先进”。2017年,后坡村党支部被评为澄迈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大逆转”。

  为了引来更多曾令群这样的“领头雁”,澄迈没少下功夫。以曾令群参加的那次村级组织换届为例,澄迈一次性调整了64名村党支部书记,占总数的40%,全县191个村(居、社区)均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澄迈县委组织部研究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此大规模换届调整,目的就是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干事创业能力,让一大批党性强、作风实、有市场经济头脑、善做群众工作的“领头羊”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当家人”。

  澄迈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外引人才,澄迈也不忘巩固提升现有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战斗力。一方面,澄迈把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每年至少组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一次全县集中培训。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农村干部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员近5000多人次。另一方面,澄迈分4批选送235名村干部参加海南电大大专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村“两委”干部文化素质。

  此外,澄迈还深入推进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不断完善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并每年表彰、奖励20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10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1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创新机制“红色引擎”更具活力

  近期,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党委组织部门应当经常对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整顿后进党支部。

  在这一方面澄迈已有探索。自2017年起,澄迈县委组织部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考核工作,围绕党员队伍好、活动阵地好、工作业绩好等“七个好”标准制定科学量化考核指标。今年3月,澄迈共评出“七星”党支部10个、“六星”党支部17个、“五星”党支部47个、“四星”党支部78个、“三星”党支部10个、“二星”党支部9个、“一星”党支部20个。

  记者了解到,每个“七星”的村(社区)党支部除额外增加1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其“两委”班子成员每月生活补贴也将提高30%;对考核评定为“二星”“一星”的村(社区)党支部,其“两委”班子成员年度考核一律被评为“不称职”,并扣除2017年度绩效补贴,其中被评为“一星”的,还将被列作软弱涣散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转化。

  “当前,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澄迈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澄迈此次探索建立星级党支部评定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抖擞精神、真抓实干。

  除了深化村级组织晋位提升工作,澄迈还滚动开展村“两委”干部履职评估工作,对村干部进行谈话提醒121人次,对11个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体谈话,甚至对部分工作不胜任、不尽职、不合格的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不断创新机制和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了“空中党课”、最佳微党课评比、最佳创意“主题党日”评比等特色活动,促使基层党建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目前,澄迈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党建示范群,一些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通过“党建+扶贫”“党建+红色之旅”“党建+美丽乡村”“党建+禁毒”“党建+产业”等多种模式,澄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

  (海南日报金江12月16日电)

  “党建+巷长制”

  由永发镇后坡村创新的工作方法,即将村巷划分给全村所有党员作为责任巷,由各个党员担任“巷长”,扮演好信息员、安全员、监督员、调解员、宣传员等“五员”角色,负责为巷内村民传达信息、宣传政策、调解纠纷、监督“门前三包”落实情况等。

  “空中党课”

  2017年6月,澄迈县委组织部借助其微信公众号,积极探索推出了网络音频栏目“空中党课”。栏目以党员领读的形式构成,于每周二、周四各播出一期,让广大党员可以随时听、随地学。

  “党建+红色之旅”

  2017年,澄迈将金江镇内位于革命老区的几个村庄串点成线,发展“党建+红色旅游”,组织各单位党员自高山朗村乘船出发,上岸后沿龙江乌什村、九京村、泉水村急行军8公里,最终到达塘北村。这是澄迈以“党建+”为抓手,通过开发红色旅游,充分挖掘革命老村的红色资源,靠好山好水、文化底蕴谋发展的创新举措。

责任编辑:肖秀燕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